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71748890 | 備考課程:一年/兩年協議無限學
———————————————————————————————————
一、說教材
教材作為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需要我們在上課前吃透教材。《種群的特征》選自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節。是在前面剛學了穩態及其調節機制的基礎上,教材進一步從群體層次來分析生命系統的特征。教材著重介紹了種群的5個數量特征和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其中樣方的選擇和確定是本節內容的難點。要求學生學會從哪些方面來了解種群并體會群體與個體間的差異,深入理解“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學好本節課不僅為后面探討種群數量的變化做好鋪墊,也為學習群落和生態系統打下基礎。我將本課內容分為2個課時介紹,下面重點談談我對第2課時的設計思路。
二、說學情
知識的傳授最終將落實到學生身上,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教授的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能力好,經過教師引導,能夠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在必修2生物的進化部分對種群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有關計劃生育、物種保護等內容,迫切地想了解進一步的知識,想用專業的科學的知識來解決有關問題,以此為切入點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1.掌握種群和種群密度的概念;列舉種群的特征。
2.掌握預測種群數量變化的方法。
3.學會觀察自然界生物,了解生物種群的各種特征,養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種群的特征。在學習種群特征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時,由于種群數量特征較多,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而成為了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特色,最好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分組自學、組內討論合作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為:多媒體展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閱讀法。這些教學方法的使用層層深入,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六、說教學過程
厚積而薄發,在做了一系列準備活動之后,我的教學過程將如下呈現:整個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環節。
1.導入新課
課堂之初我將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由此提問學生: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都有哪些?學生不難說出逐個計數、樣方法、標志重捕法。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基礎上我會繼續追問:種群密度大小受什么影響?為什么地球上有的生物種群數量越來越少,甚至瀕臨滅絕,而有的生物如蝗蟲,即使人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消滅它,但其種群數量依舊還是有增無減呢?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引出課題《種群的特征》。
學生的學習往往帶有感情色彩,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如果直接進入主題,學生往往會覺得不感興趣,就不會去主動的探求知識。
2.新課展開
我將遵循“引導-發現”的教學模式,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根據教學內容,將此環節分為如下3個部分
第(1)部分: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我會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不同物種種群密度,并提問:①對于同一個種群,它的種群密度是恒定不變的嗎?②哪些因素會使種群密度發生變化?③不同種群的出生率一樣嗎?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決定呢?利用多媒體問題驅動,學生自主閱讀,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問題,教師補充完善,讓學生明確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密度的直接影響,并理解不同物種繁殖能力不同,出生率也不同。
其次繼續使用多媒體圖片展示沿海城市人口的遷入情況,讓學生直觀感受遷入率對種群密度的影響,并提問:什么是遷入率和遷出率?進而理解遷入率和遷出率也是直接影響種群密度的因素之一。
通過本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開動腦筋,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和猜想,團結合作、討論交流、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鼓勵,激勵信心,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有哪些因素可以影響種群密度”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的學習。
第(2)部分: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我將提問學生如果一個種群中老年個體所占比例多于幼年個體的比例會不會影響到種群的數量?學生不難回答種群數量會下降。進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理解種群中的年齡組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并進一步提問:哪種類型的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多?哪種類型的種群數量會越來越少?哪種類型的數量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學生一次說出增長型、衰退型、穩定型。
我會繼續提問:什么是性別比例?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得到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就是性別比例,而且種群中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還可能雌雄適中。理解了其概念之后我會繼續追問:性別比例在生產上有何應用?提問學生說出在農業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種群的雄性個體,使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該種群的密度明顯降低的案例,進而引導學生了解性別比例研究在農業上的應用。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展示圖片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至于走神。調節課堂氣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第(3)部分:種群各特征的總結利用
作為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首先我會提問學生:通過以上的學習,你能說說怎樣降低我國人口密度和提高大熊貓種群密度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并得出:遷入和遷出對我國人口影響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違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而大熊貓應該增加數量,同樣遷入和遷出影響不大,因此可通過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來解決,比如讓它們進行無性繁殖,人工為它們撫育幼崽,降低死亡率。
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的方法,歸納種群各特征在影響種群密度方面的應用,突破難點。這樣的知識點老師少講解,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3.小結作業
我將采取師生共同小結的方式提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如種群的各數量特征。
針對高一學生素質的差異,我將進行分層作業,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體現教學重難點,方便學生梳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我的板書直觀而簡明的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再一次回顧了種群的各個數量特征,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