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949439669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的內容,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主要的選官制度、中樞政務機構以及賦稅制度的演變。通過梳理制度變化的原因、內容,明確制度創新的脈絡及對后世的影響。
二、說學情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高一年級的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辯證分析能力均有所提升,通過初中的學習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其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因此,學習本課,要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加強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同時,高一學生對歷史充滿興趣,積極性比較高,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采取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及以上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明確自秦漢以來選官制度和中樞政務機構的演變過程,掌握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內容,理解兩稅法的背景。
2.通過創設情境和分析史料,辯證看待科舉制和兩稅法的影響,增強論從史出的意識。
3.理解科舉制對后世選官制度的借鑒意義,以及賦稅制度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體會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內容。
【難點】
辯證看待科舉制和兩稅法的影響。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采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部分,以踐行前面對本課的分析與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了三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小結作業。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詩歌導入法。
我會在多媒體展示詩句“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并順勢引導提問詩句描繪的是哪一制度?中國古代政治統治及其政務機構又是如何逐漸走向成熟與完善的呢?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詩句有利于引發學生思考,快速集中注意力,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選官制度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隋朝以前,歷代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學生回答后,教師播放《百家講壇》中關于九品中正制的相關內容片段,講解并提問:九品中正制初期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到了隋代,此制終被廢除,其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其答案進行總結,從而得出九品中正制廢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官僚體系日益腐敗,缺乏行政能力,隋朝統一后,由于士族沒落,九品中正制也難以為繼。
接下來我將繼續進行提問: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同時把察舉制度中的考試因素加以強化,科舉制度開始形成,那么科舉制是什么時候逐漸發展且日趨成熟呢?我會讓同學結合教材進行總結,隨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唐代長安大雁塔圖片以及科舉制相關史料,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科舉制的內容及影響,學生根據材料不難得出科舉制包含進士與明經兩科。對于科舉制的影響,我將引導學生辯證看待,總結得出科舉制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成為中華帝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但是科舉制也存在弊端,其考試的科目逐步成為僵化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視頻和史料,能夠給學生強烈的感觀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論從史出的意識。
(二)中樞政務機構
對于這一部分我將著重講解三省六部制的職能劃分,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我會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講授,首先我會提問同學這樣的問題:如果當時南方出現洪澇災害,地方需要向中央呈報災情,其申報流程及所涉及部門是怎樣的,由此引出三省六部制的職能劃分。
【設計意圖】通過案例的呈現,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
(三)賦稅制度
這一部分我會先帶領學生回顧租庸調制的相關內容,之后出示《資治通鑒》中的相關史料并提問以庸代役到了后期無法順利實行的原因,學生根據史料可以回答出是由于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安史之亂后政府隨意征稅,項目繁雜,租庸調制無法繼續維持。教師對同學的答案進行總結后順勢引出兩稅法的實施并呈現關于兩稅法的相關史料,請同學擔任歷史講解員講解兩稅法的具體內容。
最后,對于兩稅法的影響這一部分,我會呈現由漢至唐賦稅制度演變的表格讓同學觀察賦稅制度的變化有何特點,學生回答后我將出示白居易的詩《重賦》,組織學生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8分鐘的討論,探究兩稅法的利弊,之后請小組代表進行回答,幫助學生明確:兩稅法擴大了稅源,提高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簡化稅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兩稅法之下土地合法買賣,土地兼并更加盛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貪得無厭的封建官吏在兩稅定額之外另定明目敲詐勒索,沉重的苛捐雜稅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設計意圖】通過歷史講解員環節的設置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小組討論環節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和辯證分析能力。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為了檢驗本課的教學效果,我將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
2.作業:課下搜集科舉制在清代之后發展的有關資料,下節課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他們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加深對本課的認識。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秉承著簡潔明了的原則,設計如下: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小學音樂《布老虎》答辯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