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考生要從思想認識上真正做到理解“家園共育”的內涵。簡單來說,它就是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的教育,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工作。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與合作。然而,大多數考生對家園共育的理解卻存在一些不足,即認為幼兒存在一些問題時,幼兒老師才需要家長了解或者協助,這樣的認識雖不是錯誤,但是卻忽略了幼兒園與家長長期、穩定的溝通與共育機制。
其次,注意家園共育方式的具象性。在面試考場上,考官是通過考生的語言來評判考生是否具備某種能力。所以,考生在采用家園共育方式解決幼兒問題時,語言表達不能太籠統,內容不能過于寬泛,而要有具體的可以落到實處的家園共育的措施,即不能簡單地用“家園共育”四個字概括了事。比如,召開“入托幼兒家長懇談會”,定期召開幼兒家長會,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開展家長--教師崗位一日體驗活動,組織親子活動或主題活動,利用園報和網站實現家園多維互動等。尤其在解決幼兒具體問題時,要給家長提出具體的措施方案,并及時予以指導。
希望以上兩點注意事項,能夠幫助參加教師面試的考生加深對家園共育的理解,并在面試中能夠有效地運用。
教育方式通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待學生學習、生活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而由于中學生和小學生在心理、生理以及認知經驗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教育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在結構化面試答題環節中,教育實踐、應急應變題目都會透過考生對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的理解,考察考生基礎教育基本功。那么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在教育方法上存在怎樣的不同,遇到此類問題考生又該如何作答,這可能是很多考生無法把握的難題。為此,中公專家為廣大考生講解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同,幫助考生更好地應對這類題目。
一般而言,我們將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教育方式的不同劃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思維方式、心理差異和生理差異。這里為大家介紹的是教師面對中學生和小學生教育方法的不同。
1.思維方式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方法上小學教師應注重知識的直觀性,可以借助各種標本、教具等展開課堂。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思維方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在教學方法上,中學教師在教學上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采取生動的言語代替直觀模型、將生活引入課堂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2.心理差異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積極進取、求知欲和自尊心較強,但是在行為上由于缺乏行為的約束力,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意愿對待事物。因此,在教學活動動中,小學教師應加強對其行為規范的約束,引導其規范自身言行。相較于小學生天真聽話,中學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常常不聽勸導,出現吸煙、厭學、焦慮、叛逆等不良行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表揚、鼓勵等方式塑造其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并積極改正錯誤。
3.生理差異
小學生正處在由無意想象向有意想象過渡,由再造想象往創造想象發展的重要階段,該階段是培養小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時機。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小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小學生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多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由于中學生有了較為豐富的認知經驗,但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常常出現讓父母、老師催著學習的行為。因此,中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鼓勵其養成動腦、動手、動口的好習慣。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上一篇:教師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下一篇:重慶教師招聘面試:生物說課技巧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