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的新形式,已經成為當下眾多地區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必需環節。通過說課,可以讓教師明確教學意圖,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因此就提高了教師備課的質量和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等。教招面試中采用的多為實踐型說課,即針對某一具體章節的說課。說課的內容是說課的關鍵,根據要求,實踐型說課主要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用具、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八個方面。其中,說教學用具需根據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如說教學用具在音、體、美等學科中常見,而在生物說課中,一般可以省略。
二、說課技巧
對于說課技巧,通常來講就是抓住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這三點。結合上面所講的說課“八部曲”,今天我們準備了與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相關的知識內容,來幫助大家克服教招面試中生物說課的困難,避免誤區。具體如下:
1.說教材
常言道,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對教材內容和教材地位及作用說的是否恰當,直接反映出考生對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也關系到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簡言之,對教材越熟悉,說課內容就越充實,所以可從以下幾點來展開分析,大家可以根據具體的說課時長,靈活選擇說課內容:
(1)教材來源:本節課選自*出版社*學段*章*節*課時等。
(2)內容聯系:本節課主要內容是什么;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具備怎樣的知識基礎;本節內容與后續學習內容有怎樣關系,或者可以為之后學習哪些內容做鋪墊。
(3)地位或作用:本節課在整個教材中以及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有哪些作用。
(4)對學生的培養: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或技能,養成怎樣的科學態度或價值觀等。
例:《細胞膜-系統的邊界》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節。主要介紹了細胞膜的成分與功能。本節內容既把第二章中細胞的元素和功能具體化,又為接下來的細胞器以及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做鋪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完本課,學生可以體會到生物當中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2.說學情
對于教學來說,了解教材是基礎,而要想上好一堂課,還必須了解所面對的學生。我們經常把學生劃分成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每個學段的學生特點不同,接下來我們從認知和思維特點、生活經驗儲備、學習知識的儲備、興趣愛好等四方面來加以區別。同樣,在說學情時,要結合具體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選擇適當的“突破口”來進行說明。
(1)認知和思維特點:小學階段思維能力在由具體形象狀態向抽象邏輯狀態過渡,初步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高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發展,但空間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2)生活經驗儲備:如,在學習遺傳病及遺傳方式的時候,學生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接觸過一些遺傳病的例子,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來代入新課的學習,會更容易接受與理解。
(3)學習知識的儲備:即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知道了哪些與本課相關的知識。如果在說教材時已經說過,那么這部分內容可省略。如:高一學生已經學習了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已明確了主要能源物質、儲能物質、能源物質等概念,這為進一步學習ATP是直接能源物質作了鋪墊。
(4)興趣愛好: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初中生愛動手,也愛思考,但是容易鉆牛角尖,需要教師多加引導;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非常樂于去探究生物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等。
例: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高二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核酸的元素組成,知道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為DNA分子結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邏輯性雖已初步建立,但還不完善。所以需要我在教學中會多加以引導。
3.說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來考慮。說課時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的主語是學生,因此不要出現“使”、“讓”等字眼,且看一例:
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選擇實驗材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
上述帶有“使”的說法,主語顯然不是學生,而是老師,不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切記不要出現使役動詞!將其改為“動詞+知識點”,主語“學生”可以省略不寫的形式更合適,即:學會選擇實驗材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