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農業的概念及其特點
(2)理解農業區位的含義
(3)掌握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在實例中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圖片分析不同區域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差異學會地理區域比較分析方法。
(2)通過分析具體農業生產區位的合理性,掌握地理綜合分析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的觀念。
教學重點
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區位因素。
教學難點
分析具體農業生產活動的區位因素
教學方法
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
教具準備
1、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情況制作出來,增強直觀效果并進行對比,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到農業的區位選擇的學習。
2、收集新聞資料及不同地域農業生產活動的案例,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 型
綜合課
課 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12汶川大地震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我們渴望天佑中華,我們也時刻關注著災區的災情。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目前災區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對!尤其是吃的,中央為解決災區人民吃飯問題,從國家糧食儲備庫調集大批稻米運往災區,伊利集團也向災區捐贈了大量牛奶,這里我想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剛才我們這里提到的稻米產自哪個地方?(南方地區),那牛奶又出自我國哪個地區?(內蒙古草原)。同學們對這些現象是很熟悉的了,那大家想過沒有,為什么我國南方地區發展的是水稻種植業,而畜牧業卻布置在內蒙古草原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探討的內容,3.1農業的區位選擇
【板書】3.1 農業的區位選擇
【引導】本節課我們將要探討農業的區位選擇,首先就應該知道什么是農業,它具有哪些特點?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第41頁的序言內容,思考一下什么是農業?
【板書】一、農業
1、概念
【提問】想必大家都已經看完了,那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們大家課本上是如何為我們定義農業的。
【學生回答】農業是指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得所需農產品的活動。
【講解】回答得非常正確,我們怎么來理解農業的概念呢?首先我們要明確農業是一種生產活動,既然是活動,就有活動的主體、活動的地點、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目的。請同學們看到黑板,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農業的活動主體是什么?
【學生回答】人類
【板書】主體-----人類
【講解】對,農業生產是我們人類進行的。那農業生產活動的地點在哪兒呢?
【學生回答】土地
【板書】地點-----土地
【講解】非常好,從概念中我們就知道,農業是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既然利用的是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是不是說明活動地點是在土地上。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在土地上進行的活動內容是什么喃?
【學生回答】栽培植物、飼養動物
【板書】內容-----栽培植物、飼養動物
【講解】從農業的活動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這里提到的農業并不單單只是指種植業,因為它還包括飼養動物。請同學們注意了,在這一章中我們提到的農業是包括農、林、牧、漁、副五個部門的大農業。農業活動最終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喃?是不是獲得所需農產品喃?
【板書】目的-----獲得所需農產品
【總結】相信這樣我們把整個概念分成5個部分,同學們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引導過渡】通過上面的講解,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農業,在生活中我們也知道農業活動的類型有多種多樣,課前我們提到的我國南方地區的水稻種植業屬于農業,內蒙古草原的畜牧業同樣屬于農業。在這里我想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在我們內江地區,水稻種植業一般是在哪個季節播種?哪個季節收獲?
【學生回答】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講解】對,水稻種植在我們內江地區呈現“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規律。同學們,從這個規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季節,人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是不同的,但是每年的同一季節人們所做的農業活動卻幾乎是相同的。這就可以看出我們的農業生產在時間上呈現出一個什么特性
【學生回答】季節性、周期性
【總結】回答的非常正確,這就是農業生產的特點之一,從時間上看:具有季節性、周期性。
【板書】2.特點
①季節性、周期性。
【引導】這是我們從時間上看,那從空間上看,農業又具有什么特點呢?《晏子使楚》中有句話: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同樣是桔,為什么在淮南淮北兩大地域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是不是說明桔樹適宜分布在淮南地區,進一步說明特定的農業生產適宜分布在特定的地區,這反應出農業生產在空間上具有什么特性?
【學生回答】地域性
【板書】②地域性
【承轉過渡】因為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那么在不同地區就進行著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形成不同的農業類型。比如我國的農業生產就形成了西牧、東耕、北麥、南稻的四大農業地域類型,那這些農業類型是如何形成的呢?實際上就是因為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選擇的農業區位不同,請同學們注意了,我們這里提到了一個新的概念:農業區位,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教材42頁第一自然段,并結合圖3.1、3.2思考一下什么是農業區們。
【板書】二、農業區位
【講解】我們可以看到課本上是這樣為我們定義的。農業區位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擇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怎么來理解這個概念呢?它的第一層含義實質上就是指具體的農業生產活動所分布的位置,比如圖3.1中的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泰國湄南河平原,圖3.2中的畜牧業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南部,這是絕對區位;第二層含義指農業生產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各種因素的關系,圖3.1中的水稻種植業分布在泰國涓南河平原,必然會與當地的各種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產生相互影響。
【板書】1、農業生產分布的地理位置
2、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關系
【引導】相信通過這樣分析,同學們就很容易理解了。在教材第42頁第一自然段還為我們提到農業的區位選擇實質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怎樣才能達到合理利用呢?這就需要對各地的區位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影響我們農業的區位選擇,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圖3.3思考一下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哪些?
【板書】三、農業區位因素
【講解】從圖3.3中我們可以看到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多種多樣,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些因素中哪些屬于自然區位因素,哪些屬于社會區位因素。
【引導】從概念中,我們知道農業生產是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自然環境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很強的制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自然區位因素,首先我們來看氣候,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必修一中我們學過,氣候具有三要素,這三個要素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熱量、光照、水份
【總結】回答得非常正確,熱量、光照、水份是農作物生長的要求,它的多寡及配合是否良好深刻影響著農業生產的地區分布。在活動一中就為我們提到水稻種植業廣泛分布于三大季風氣候區,而未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是氣候因素的影響的結果,那到底是如何影響的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水稻具有什么習性。
【學生回答】喜溫喜濕,耐熱周期。
【啟發思考】那這四種氣候區中哪些氣候類型符合水稻生長的需要。
【學生回答】三大季風氣候區
【總結】對,它們都是雨熱同期,而且夏季高溫多雨,雖然地中海氣候區熱量、光照、水份都很充足,但雨熱不同期。如果要發展水稻種植業就需要改變水源條件,下面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水源條件。
【設疑】剛才我們分析氣候時就提到了在氣候干燥地區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那為什么位于我國西北內陸的寧夏平原卻被稱為“塞上江南”成為我國西北重要糧倉呢?請同學們結合中國地圖思考一下,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可以引水灌溉。
【總結】對,從地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寧夏平原有黃河經過,黃河可以為其提供充足灌溉水源,滿足種植業對水份的需求,因此,我們可以歸納出:在干旱區發展種植業一定要考慮灌溉水源。課前我們提到水稻分布在南方地區,我想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是否南方所有地方都適宜發展水稻種植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活動二中就為我們提到江西千煙洲地區發展的就是丘上林草丘間溏,緩坡溝谷果糧的立體農業模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受地形限制
【總結】對,江千煙洲屬于丘陵地區,在丘陵的坡地進行水稻種植糧食生產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應發展在平坦地區。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在山地、高原適宜發展畜牧業、林業、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
【引導】在概念中我們知道,農業生產的地點是在土地上,具體一點是在土壤中,那土壤的性質是不是會影響農業生產呢?所以,我們在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還需要考慮土壤條件,喜酸作物選擇在酸性土壤中,比如茶樹就分布在我國東南丘陵,我國東南丘陵的土壤類型是什么?
【學生回答】亞熱帶紅壤
【總結】非常好,紅壤是典型的酸性土壤,因此適宜茶樹的生長。
【過渡】剛才我們談到的都是自然區位因素,但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又不單單是自然因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因素越來越重要,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社會因素。
【講解】市場因素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我們怎么來理解呢?假如在我們涪陵地區就自然因素來說,鮮花、水稻都適宜生長,目前市場上糧食大量積壓,市場十分飽和,而對鮮花則是需求旺盛,假如你是農民,你會選擇種什么?
【學生回答】鮮花
【總結】對種植鮮花可以迅使實現經濟價值。而水稻種植則不能,因此,我們在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一定考慮當地的市場條件,看市場的需求性如何,需要什么,發展什么。
【引導】剛才我們提到的是涪陵市場上需要鮮花,假如這個市場不在涪陵,在成都或重慶,我們是不是還像古代一樣用馬車拉、用人扛,當然不能,這樣運往市場時,鮮花都枯萎了,同樣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我們還需考慮什么?
【學生回答】交通運輸
【總結】對,尤其像花卉業、牲畜業,保鮮性較弱的農業生產,在進行區位選擇時,一定要有便捷的交通,接近交通主干線。
【引導】大家都還對98年長江特大洪水記憶猶新吧!在這之后,國家提出了一個什么政策。
【學生回答】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總結】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在以前的坡耕地還原為了林地、草地,農業從種植業變為了林業,這是不是體現了政策也是影響農業區位的一個重要因素。
【引導】農業生產的主體是人,因此,我們在進行農業區位選擇時還需要考慮什么因素
【學生回答】勞動力
【總結】尤其是水稻種植等精耕細作的種植業尤其要布局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比種水稻種植業分布的我國南方地區,泰國湄南河平原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引導】但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在第一章中我們就知道我國人口占21%,而土地只占世界7%。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活21%的中國人,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就是袁隆平,它的什么最出名?
【學生回答】雜交水稻
【總結】雜交水稻,是不是體現了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的進步,這說明技術也是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
【引導】好了!剛才我們一起分析了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這是本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學會運用這九大因素,為了便于同學們掌握這部分知識,請同學們下來完成活動三的問題。
【課堂小結】我們今天的新課就到這里,在本節課的內容中,農業的區位因素是重點和難點,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重點掌握,雖然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但這些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發展變化會對農業區位產生哪些影響,這就上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農業區們因素的變化及其影響。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