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規體系
我國諸多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未成年人做了明確規定,這為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但我們也要看到大部分地方教育立法還比較薄弱。中央、各省的法律法規只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一些總的原則,各級地方應從實際出發,盡快將大框架、總原則地方化、具體化,使之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發揮作用。
二、建立嚴格公正的教育執法制度
建立教育事故仲裁委員會,嚴格教育執法制度。教育執法制度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正確地規范和引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不得濫用權力。同時建立完備的有關教育行政處罰制度、行政復議制度、教育申訴制度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救濟制度,對違法侵害公民教育合法權益的責任人,國家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應當予以追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建立全面的教育法律監督機制
監督是法律得以實施的一項重要保證。教師侵權行為之所以沒有做到違法必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法律監督約束。監督機制和高素質的執行隊伍是依法治教的根本保證。我們在建立嚴格公正的教育執法制度的同時,還應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執法監督機制,教育執法人員同樣應當依法接受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四、增強法制觀念,宣傳、普及教育法規
教育法律的實施,不僅要有執法隊伍來執行,更重要的是靠全體公民自覺去遵守,這就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識。加強教育法律的宣傳,讓廣大教師和學生認識教育法律的預防和保護作用。
通過廣播站、宣傳欄等進行宣傳,召開各種座談會、討論會,促進師生員工的學習與交流,使教師樹立依法治教的觀念。
五、加強學校的規范管理
各級教委和學校應嚴格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徹底扭轉教育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偏離黨的教育方針的局面。注重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校可將依法治教的目標和工作內容分解細化,形成責任共同體,使責任共同體依法完成各自的職責,從而使學校工作規范化。同時各級教委和學校應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考核評比的規章制度。
六、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增強教師的法律意識,是減少侵權行為發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加強教師對學生權利的認識,讓每位教師都深刻體會學生的法定權利以及侵害學生權利應負的責任,從而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其次要加強教師對相關案例的學習。
七、加強學生對自己法定權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中小學教師的侵權對象多數是未成年學生,有相當多的學生還不具有完全行為和能力責任,因此,要加強學生對自己法定權利的認識。例如在小學開設教育法規圖片展、開設各種講座;在中學開設法律課程,重點教授學生權利的知識等,讓每個學生都能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
八、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大力推行社會安全教育,加強學校內師生的安全觀念。首先,要健全規章制度,切實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依靠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建立嚴密的安全防范體系;其次,要加強學生的安全觀念,使學生學會自我防范,防止因為教師的違法行為造成學生的身心傷害。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