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
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并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親歷實踐、深度探究”。教師則要對學生的活動加以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二、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系
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特色,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隨著活動過程的展開,學生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出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認識到這些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產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價值,并加以運用,從而將活動引向新的領域。
三、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周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四、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五、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六、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信息技術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探究內容,要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