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象
想象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如人們讀白居易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頭腦中浮現出祖國江南秀麗景色的形象。
1.想象的種類
(1)從有無目的性的角度,可分為有意想象和無意想象。
(2)從想象與現實的關系,可分為幻想、理想和空想。
(3)從內容是否新穎的角度,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2.想象的功能
(1)預見功能。想象的預見功能是指它能預見活動的結果,指導活動進行的方向。
(2)補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彌補人們認識活動的時空局限,超越個體狹隘的經驗范圍,獲得更多的知識。
(3)替代功能。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的某種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可以借助想象從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補償和滿足。
3.想象的加工方式
(1)黏合。它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客觀事物的屬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如神話中的孫悟空形象。
(2)夸張。它是指改變客觀事物的正常特點,對某些特點加以夸大和強調,使其增大、縮小、數量加多、色彩加濃等。如運用夸張方式創造出千手觀音的形象。
(3)擬人化。它是指把人類的特性、特點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過程,稱為擬人化。例如,“雷公”“電母”等許多形象。
(4)典型化。它是指根據一類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4.中小學生想象的發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完成作業,必須開展有意識、有目的的想象活動。因此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習經歷的增長,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
(2)想象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經驗的逐步積累,個體的想象從空想到理想,內容越來越趨于現實,且理想也越來越具體、細化、具有可操作性。
(3)想象中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由于表象的積累和言語的發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獨創的成分,而且以獨創性為特色的創造想象也日益發展起來。
二、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覺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和知覺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覺的形象鮮明生動,表象的形象卻比較暗淡模糊;知覺的形象持久穩定,表象的形象不穩定、易變動;知覺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時而出現這一部分,時而出現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脫落。
從表象產生的主要感覺通道來劃分,表象可以分為視覺表象(如想起母親的笑臉)、聽覺表象(如想起吉他的聲音)、運動表象(如想起舞蹈動作)等。根據表象創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為記憶表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和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是在頭腦中對記憶形象進行加工改組后形成的新形象,這些形象可能從未經歷過,或者世界上還不存在。
表象的特征:
(1)直觀性。表象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在頭腦中出現的。人頭腦中產生某種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聽到這種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樣。
(2)概括性。表象是人們多次知覺的結果,它不表征事物的個別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體輪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覺的類似物,因此人們可以在頭腦中對表象進行操作,這種操作就像人們通過外部動作控制和操作客觀事物一樣。這說明,人們在完成某種作業時可以借助于表象進行形象思維。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