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語和語言的概念
語言是人類通過高度結構化的聲音組合或書寫符號、手勢等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語言是按層次結構組織起來的。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是詞。言語是指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活動過程。所以,語言和言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是社會現象,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言語是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語言雖不同于與言語,但兩者又有密切的關系。言語不可能離開語言而存在,離開語言這種工具,人們就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意見,也就無法進行交際活動。語言也離不開言語,因為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通過人們的言語活動才能發揮其交際工具作用,一旦某種語言不再被人們用來進行交際,它終究要從社會上消失掉。總之,語言和言語是密切聯系的但又是有區別的。
二、言語的種類
言語通常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外部言語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其中,口頭言語又分為對話言語和獨自言語。
1.對話言語。對話言語指兩個人或幾個人直接交際時的言語活動,如聊天、座談等。對話言語是一種直接交際言語,具有情境性、反應性和簡略性。
2.獨自言語。獨自言語是個人獨自進行的,與敘述思想、情感相聯系的,較長而連貫的言語。它表現為報告、講演等。它是說話者獨自進行的一種展開性的、有準備的、有計劃的言語活動。
3.書面言語。書面言語指一個人借助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閱讀來接受別人言語的影響。它具有言語的隨意性、展開性和計劃性等特點。
4.內部言語。內部言語是一種自問自答或不出聲的言語活動。它是在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具有隱蔽性和簡略性。
三、中小學生言語的發展
1.中小學生口頭言語的發展
據研究,6歲兒童已經掌握了2500~3500個口頭詞匯,這些詞匯能夠保證兒童正常進行交際。入學后,小學生的口頭言語水平得到迅速發展。一年級新生以對話言語占主導地位,二、三年級學生的獨自言語發展起來,四、五年級口頭言語表達能力初步完善,并合乎一定的語法規則。進入初、高中之后,口頭言語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口頭言語能力更強,能夠清晰、準確地對事物進行表達,除此以外,言語表達的幽默感、流暢性、美感等也得到發展。
2.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大量研究發現,識字是閱讀的前提,理解是閱讀的基礎;小學生的閱讀發展不平衡,個體差異很大,女生優于男生。小學三年級學生已學會默讀,至五年級達到高峰。中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持續得到提高,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多,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進一步提高。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多,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逐漸獲得了對困難材料和具有隱喻意義的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
3.中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研究表明,獨立寫作能力在小學中年級以后才能達到。經過小學階段的練習,中學階段學生開始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寫作能力的個體差異很大。它以個體的閱讀和表達能力為基礎。
4.中小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
個體內部語言的發展大致經歷三個時期:一是出聲思維時期,二是過渡時期,三是無聲思維時期。
剛入學的小學生處于出聲思維的階段。隨著年級升高,學生在演算時無聲語言逐漸開始占主導地位,但是閱讀或演算存在困難時,仍會用有聲語言來“幫忙”,即使高年級學生也是如此。進入初中后,學生的內部言語進一步發展。這個發展過程將持續終生。
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的要求,有人認為應該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獨特的見解”。一般認為有效的閱讀應該達到以下目標:認識和篩選信息;對抽象的道理加以具體說明,或對具體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閱讀所獲信息加以組合、調整,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系統;作出擴展,對作品的是非得失、優劣加以判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循序漸進,注意訓練目的的合理性和訓練過程的階梯性;
2.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閱讀技能;
3.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
4.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構建寬厚的知識文化背景。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