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一方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看作是動物或機器,另一方面也批評認知心理學雖然重視人類的認知結構,但卻忽視人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對學習的影響。它認為心理學應該探討完整的人,強調人的價值,強調人有發展的潛能和自我實現的傾向。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為基礎,其代表人物羅杰斯對學習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論述。
一、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根據學習對學習者的個人意義,人本主義將學習分為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兩類。人本主義者倡導有意義的自由學習,有意義學習關注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它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而且是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有意義學習包含四個要素:1.學習是學習者自我參與的過程,整個人都要參與到學習之中,既包括認知參與,也包括情感參與;2.學習是學習者自我發起的,內在動力在學習中起主要作用;3.學習是滲透性的,它會使學生的行為、態度以及個性等都發生變化;4.學習的結果由學習者自我評價,他們知道自己想學什么和學到了什么。
二、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人本主義的教學觀是建立在其學習觀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這是行為主義所重視的),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這是認知主義所重視的),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提供一種促進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學生中心模式又稱為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教師最富有意義的角色不是,而是“助產士”和“催化劑”。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新課改的啟示
1.課程目標層面
羅杰斯主張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應培養“完整的人”,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創造力,能適應時代變化的人。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目標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不但有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人文修養。這在價值取向層面上,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置于課程目標核心位置,打破了傳統的課程目標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局面。
2.課程結構層面
人本主義要求學校設立并行課程和整合課程,著眼于整體人格的發展。因此新課改要求課程結構體現綜合性,構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淡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聯系與綜合。
3.課程內容層面
羅杰斯提出適切性原則,強調課程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與體驗發生聯系,使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的經驗學習。因此,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首先是要選擇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內容,同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經驗;另外,他還主張以“生活世界”為課程內容的范圍,并在教學實踐中創新與發展教學內容。
4.課程實施層面
羅杰斯非常強調非指導性教學,并把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影響因素。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信息化、人文化的學習環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正確處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經驗與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5.課程評價層面
羅杰斯主張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只起到輔助的作用,他反對一切外部評價,特別是測驗與考試,并持一種動態的評價觀。新課程改革提倡發展性評價,它讓學生參與評價。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其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