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遷移的含義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遷移是學習的一種普遍現象,廣泛存在于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范與態度的學習中,平時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即是典型的遷移形式。通過遷移,各種經驗得以溝通,經驗結構得以整合。
二、學習遷移的類型
1.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可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正遷移也叫“助長性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負遷移也叫“抑制性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阻礙作用。兩種學習也可能不發生相互作用,這種狀態稱為零遷移,它是遷移的一種特殊形式。
2.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可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產生的影響。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就是順向遷移的例子。
逆向遷移是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
3.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水平遷移也叫橫向遷移,是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后繼學習內容在難度、復雜程度和概括層次上屬于同一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垂直遷移也稱縱向遷移,是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后續學習內容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垂直遷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遷移,即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二是自上而下的遷移,即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影響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的學習。
4.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一般遷移也稱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內容學習的影響,即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如獲得基本的運算技能、閱讀技能后運用到各種具體的學科學習中。具體遷移也稱特殊遷移,是指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之中。如學習了“日”“月”對學習“明”的影響,掌握了加減法對做四則運算題的影響等。
5.根據遷移范圍的不同,可分為自遷移、近遷移和遠遷移
如果個體所學的經驗影響著相同情境中的任務的操作,則屬于自遷移。自遷移經常表現為原有經驗在相同情境中的重復。近遷移主要指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與原先學習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運用,如校內某些學科之間的遷移,或同一學科內的學習之間的遷移。遠遷移是指已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運用,如將校內學習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校外的實際生活中去。
6.根據遷移的路徑,可分為低路遷移和高路遷移
低路遷移是指以一種自發的或自動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遷移。這種遷移是通過在各種情境中的練習獲得的,其發生幾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識、思維的參與。高路遷移則是有意識地將某種情境中學到的抽象知識應用于另一種情境中的遷移。
7.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同化性遷移是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順應性遷移指將原有認知經驗應用于新情境中時,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境。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系發生了變化,即進行了調整或重新組合。
三、學習遷移的作用
1.遷移對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2.遷移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
3.遷移規律對于學習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關的培訓人員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