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概述
1.知識的含義
知識是指主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其實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系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
2.知識的表征
知識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腦中的存儲和呈現方式,它是個體知識學習的關鍵。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根據自己對知識的不同表征而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應用方式的。不同知識類型在頭腦中具有不同的表征方式。陳述性知識主要以命題和命題網絡的形式進行表征,表象和圖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識則主要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進行表征。一個大的知識單元中既有陳述性知識,也有程序性知識,二者相互交織在一起,許多心理學家用圖式描述這種大塊知識的表征。
3.知識的分類
安德森根據知識的不同表征形式,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于區別和辨別事物;程序性知識即操作性知識,是一種經過學習后自動化了的關于行為步驟的知識,表現為在信息轉換活動中進行具體操作。另外,有一類與程序性知識相似但又存在區別的知識,稱為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學習和如何思維的知識,即個體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去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二、知識學習的類型
1.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
(1)符號學習
符號學習又稱表征學習,是指學習單個符號或一組符號的意義,或者是說學習符號本身代表什么。符號學習的心理機制是符號和它們所代表的事物或觀念在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建立相應的等值關系。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例如漢字、英語單詞的學習,就屬于詞匯學習。但是符號不限于語言符號,也包括非語言符號(如實物、圖像、圖表、圖形等)。符號學習還包括事實性的知識,如對盧溝橋事變等歷史事件的學習。
(2)概念學習
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的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是決定事物的性質,并使該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征,非本質特征則是對事物不具決定意義的特征。每一個概念包括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特征,外延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一切事物。內涵多,則外延小;內涵少,則外延大。另外,概念還分為不同的層次,上位的概念稱為屬概念,下位的稱為種概念。
一般來講,學生獲得概念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呈現給學生反映概念關鍵特征的典型例子;另一種是從某一類物體的兩個或更多的實際例子中提煉出該物體的特征。
概念學習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其實質是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屬性和關鍵特征。同類事物的關鍵特征既可由學習者從大量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也可由指導者用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讓其利用已掌握的概念來理解。中小學生在掌握概念時其學習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達到符號學習水平。
概念學習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義,其實質是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屬性和關鍵特征。同類事物的關鍵特征既可由學習者從大量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發現,也可由指導者用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讓其利用已掌握概念來理解。
(3)命題學習
命題學習是指獲得由幾個概念構成的命題的復合意義,實際上是學習表示若干概念之間關系的判斷。命題是知識的最小單元,它既可以陳述簡單的事實,也可以陳述一般規則、原理、定律、公式等,因此它被看成是陳述性知識掌握的高級形式。命題學習旨在反映事物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更加復雜的學習。
2.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學習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1)下位學習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原有觀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學習的知識。下位學習包括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前者指新觀念是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特例或例證,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派生物。這種學習比較簡單,只需經過具體化過程即可完成。當新知識擴展、修飾或限定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并使其精確化時,便產生了相關類屬學習。派生類屬學習和相關類屬學習的主要區別在于學習之后原有觀念是否發生本質屬性的改變。
(2)上位學習
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一個比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產生的。上位學習遵循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概括過程。
(3)并列結合學習
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特有的命題既非下位關系又非上位關系,而是一種并列的關系時產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結合學習比較困難,必須認真比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才能掌握。
三、知識學習的作用
知識學習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展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2.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3.知識學習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