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
陳述性知識學習的過程包括獲得、保持和提取三個階段。知識獲得階段,新信息進入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聯系,出現新的意義構建;知識保持階段,新構建的意義儲存于長時記憶中,如果沒有復習或新的學習,這些意義將隨時間的延長而遺忘;知識提取階段,個體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回答“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產生廣泛遷移。
2.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1)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直接影響其對原有知識激活的程度及新意義建構的水平。
(2)有效運用注意規律。注意規律的運用有利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激活與維持學習心理狀態,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材料上。
(3)對陳述性知識進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有效掌握陳述性知識的必要條件,大多數有意義的陳述性知識都需要進行充分的精加工處理才能獲得好的理解和掌握。
(4)整理和綜合知識材料,使知識系統化。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可能不會恰當利用認知結構中的某些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而導致意義理解的困難。這時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給學生補充一些過渡性的學習材料。
(5)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系統。教師在教授新知識前,必須幫助學生優化其認知結構,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置有趣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促使學習者利用已有知識來獲取新知識。
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1.程序性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
程序性知識學習的一般過程是從陳述性知識轉化為自動化的技能的過程,它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
(1)陳述性階段。該階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識的前提,是對以陳述性知識形態存在的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學生首先要理解有關的概念、原理、事實和行動步驟等的含義。
(2)程序化階段。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反饋,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學生能將一個個產生式形成產生式系統,將各個行動步驟聯合起來,流暢地完成各種活動。
(3)自動化階段。隨著進一步的練習,學生最終進入到自動化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無需有意識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夠自動完成有關的活動步驟,行為完全由規則支配,技能也相對自動化。操作的準確性和速度均得到大幅提高,表現為純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關操作步驟的知識。
2.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1)注意課題的選擇與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程序性知識的不同特點,為學生選擇和設計學習課題來促進程序性知識的理解和獲得,是教師指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2)注重示范與講解。對于任何技能的學習,學生都應先理解有關的概念和規則,理解學習任務,明確“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教師在程序性知識教學過程中以示范和講解的方式對學生加以指導是不可缺少的。
(3)運用變式與比較。變式是促進概括化最有效的方法,變式練習是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變式練習,對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比較是指在呈現例證或感性材料時,與正例相匹配呈現一些學生容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進分化的順利實現,并提高其準確性。
(4)大量練習與適時反饋。程序性知識的獲得要從陳述性階段過渡到程序性階段,必須經過大量的練習。采取何種練習方式直接影響著程序性知識的學習。給學習者提供適當的反饋信息也是提高練習效果的有效方法。通過反饋,學生能辨別動作的正誤,知曉自己的動作是否達到要求。
(5)明確程序性知識的使用條件。要迅速、準確地提取所需知識,就必須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觸發條件”,使其隨時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教師應經常提醒和幫助學生明確程序性知識的使用條件,在學生練習之前,明確提醒學生所學知識的適用范圍。
(6)分解程序的操作過程。在程序性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將完成某類程序操作的完整過程分解為幾個階段,總結每個階段上的最佳運算方式和可能運算方式,同時對學生進行訓練。這種分解式的訓練比籠統的綜合式訓練對學生學會建立子目標的策略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能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防止不適當的程序組合的產生。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