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評價的類型
關于教學評價的分類,準備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在本書教育學部分已作具體論述,這里我們再介紹幾種重要的評價類型。
1.按對教學評價的處理方式不同,分為常模參照評價與標準參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以學生團體測驗的平均成績即常模為參照點,比較分析某一學生的學業成績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它采用相對的觀點解釋學生的學業成就,著重于學生之間的比較,主要用于選拔、編組等。標準參照評價則以教學目標所確定的作業標準為依據,根據學生在試卷上答對題目的多少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成就。學校教學評價一般都采用標準參照評價。
2.按教學評價中使用測驗的來源,分為標準化學業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標準化學業成就測驗是指由學科講師和測驗編制講師按照一定標準和程序編制的測驗,在國外得到普遍使用。教師自編測驗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與編制的,通常沒有統一、具體的規定,內容及取樣全部由任課教師決定,操作過程容易,適用于測量教師設定的特殊教學目標,作為班內比較的依據。它在學校教學評價中應用最多,也是教師最愿意用的測驗。
二、教學評價的方法與技術
1.教師自編測驗
學校教學評價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師自編測驗。傳統的課堂測驗通常采用紙筆考試的形式來測量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典型的紙筆測驗題包括選擇題、匹配題、是非題、填空題、論文題和問題解決題。
其中,選擇題評分客觀、可靠,但編寫困難,難以排除學生猜測的成分,且不易測量學生的綜合能力。論文題能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分析、綜合等較高級的認知能力,但評分困難,且主觀性強,涵蓋教學內容較少。
2.觀察評價
觀察評價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行為進行自然觀察,并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客觀、詳細的記錄,然后根據這些觀察和記錄對教學效果作出評價。觀察評價設計常采用行為檢查單、軼事記錄和等級評價量表等方式進行。
3.檔案評價
檔案評價,又稱文件夾評價或成長記錄袋評價,是依據檔案袋收集的信息對評價對象進行的客觀、綜合的評價。它是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一體化的過程,更多地體現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綜合性。檔案評價與傳統的以分數為手段的標準化考試具有明顯的區別,傳統方式僅僅將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只重視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只有教師這一單一性的評價主體。
檔案評價的實施過程分為組織計劃、資料收集和成果展示三個階段。組織計劃是最重要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的具體對象和要收集信息的形式與內容,并向學生解釋檔案評價的作用。資料收集階段是根據前一個階段所確定的計劃和方案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具體收集學生的有關信息和作品的階段。成果展示階段是檔案評價的最后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據此對學生作學期性、總結性的評價。
在設計檔案評價時,應注意:第一,檔案評價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原則;第二,檔案評價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第三,檔案評價是隨著學習的進行逐步展開的;第四,檔案評價的意義不僅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結果,還要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使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第五,教師在給學生以指導的同時,又不能過分參與指導與評價。
三、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
1.評分
學校教育中衡量學生學業成就一般采用評分這種方式。評分有相對評分和絕對評分兩種。相對評分就是以其他學生的成績為依據,按照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原理,將學生分數按比例分為五個等級。它可以讓每個學生從所得等級中看出自己在班級中的相對位置。絕對評分以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依據,學生的分數與其他同學的分數沒有關系,相當于我們平常所說的“百分制”。絕對評分簡單易懂,但不利于了解某個學生在班級中的相對位置。
2.報告
除了常用的評分方法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來報告學生的評價結果。有些課程采用合格和不合格來評價學生的成就,教師可根據學生是否完成每次作業或其作業情況,甚至是出勤情況來評分。教師也可以通過寫學生的個人鑒定或定期的綜合評價,提供給家長和學生,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觀察報告也是一種報告評價結果的形式。此外,與家長面談也是交流關于學生學習、行為和態度等資料的一種方法。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