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的含義和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心理健康是個體心理活動在自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心理健康的個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心理健康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一般來講,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標準:
1.自我意識正確。能正確評價、接納自己。
2.人際關系協調。樂于交往,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處理矛盾的能力。
3.性別角色分化。能夠獲得相應的性別角色,行為方式和相應的性別角色規范一致。
4.社會適應良好。能夠面對、接受、適應現實,能夠妥善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5.情緒積極穩定。情緒樂觀穩定,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有煩惱能自行解脫。
6.人格結構完整。具有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氣質、正確的動機、廣泛的興趣和堅定的信念等。
二、心理評估
(一)心理評估的含義
心理評估,指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心理評估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是檢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增強學生自我認識的途徑。心理評估既可采用標準化的方法,如各種心理測驗,也可以采用非標準化的方法,如評估性會談、觀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評估的兩種參考架構
現有的評估手段是在兩種參考架構的基礎上制定的:疾病模式與健康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評估旨在對當事人心理疾病的有無以及心理疾病的類別進行診斷。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旨在了解個體健康狀態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實現的傾向,關注的是人的潛能和價值實現的程度、心理素質改善的程度,這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受到高度重視。
(三)主要的心理評估方法
1.心理測驗
心理測驗是一種特殊的測量,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的程序。測驗通過測量人的行為,去推測受測者個體的智力、人格、態度等方面的特征與水平。按照所要測量的特征大體上可把心理測驗分成認知測驗、人格測驗和神經心理測驗。
2.評估性會談
評估性會談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教師通過評估性會談既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也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態度施加影響。這種會談法的優點有:在會談中可以當面澄清問題,以提高所獲得資料的準確性,通過觀察會談過程中雙方的關系及學生的非言語行為,可以獲得許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此外,觀察法、自述法等也是心理評估常用的方法。其中自述法是通過學生書面形式的自我描述來了解學生生活經歷及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