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精神疾病,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有關調查表明,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學校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
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不單是對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而言的,更主要的是促進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展。從更積極的意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地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配合與補充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是教育體系中兩個不同的部分,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長期的學校德育實踐表明,學生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違反道德和紀律的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思想道德問題,而是由于心理素質不高和心理失衡、心理障礙引起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有效地實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務和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1.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3.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1.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2.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3.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有: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2.學科滲透;3.班主任工作;4.學校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5.家庭教育;6.環境教育;7.社會磨礪;8.其他途徑(少先隊、板報、校報、廣播等)。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知識教育那樣主要通過教師的傳授來完成。它需要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校心理輔導的三種主要形式,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種途徑,分別為心理輔導課程、教育教學滲透和心理咨詢。
1.心理輔導課程
心理輔導課程指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系列專題活動,包括心理知識講座、心理訓練、專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等。它以一定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為指導,以活動為中介,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的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2.教育教學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長期性和廣泛性,不限于心理輔導活動課程,而是應該滲透到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說,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當包含著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3.心理咨詢
按咨詢的對象,心理咨詢分為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個別咨詢指咨詢者和咨詢對象一對一的咨詢關系,它具有針對性強、雙方溝通多、容易建立良好的關系等特點。團體咨詢是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咨詢者同時對多個咨詢對象進行咨詢的方式。其特點是咨詢面廣、效率高,團體內部成員可以相互交流意見和感情,利用團體成員的相互影響、啟發和幫助以及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應,使學生認識、領悟自己的問題,進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