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心理輔導是指學校教育者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征與規律,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運用心理學等專業知識技能,設計與組織各種教育性活動,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學生、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尊重與理解學生、發揮學生主體性、個別對待學生、促進學生整體性發展的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歸納為兩個方面: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簡言之,這兩個目標分別是要引導學生達到基礎層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層次的心理健康。
二、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
1.改變行為的基本方法
(1)強化法。強化法可以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可能再一次發生。例如,一個不敢同老師說話,學習上有了疑問也沒有勇氣求教的學生,一旦在一次主動請教后得到了老師的耐心解答和表揚,那么他的膽怯心理就會得到很大改善。
(2)代幣獎勵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教師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教師發給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3)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有時候教師所期望的行為在某個學生身上很少出現或很少完整地出現,這時就可以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至合意行為的出現。
(4)示范法。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或榜樣,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模仿學習的機制是替代強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幾種情況:輔導教師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電視、錄像、有關讀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
(5)懲罰法。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價、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后,撤銷一個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指讓學生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監督、強化和懲罰,以改善自身的行為。
2.心理咨詢中常用的治療方法與技術
(1)松弛訓練。松弛訓練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對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全身松弛法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緊張一松弛對照訓練是最常見的一種。其要點是,訓練者要學會接受自身生理狀態的信息,辨認肌肉緊張、放松的感覺,對肌肉做“緊張一堅持一放松”的練習,從緊張與放松的感覺對比中學會放松。對全身多處肌肉按固定次序依次放松,每日練習,堅持不斷。
(2)系統脫敏療法。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其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例如,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我們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遠遠觀看關在籠中的貓,讓他靠近籠中的貓,最后讓他用手觸摸貓,逐步消除對貓的恐懼反應。
(3)肯定性訓練。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自我肯定行為主要表現在:①請求他人為自己做某事,以滿足自己合理的需要;②拒絕他人的無理要求而又不傷害對方;③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肯定性訓練通過角色扮演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再將學得的應對方式應用到實際生活情境中。
(4)合理情緒療法。艾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是認知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艾利斯提出ABC理論,A是誘發性事件,B是個體對該事件的看法,C是個體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他認為,情緒(C)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B)引起的。人們持有的不合理信念總結起來有三個特征: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調整自己的認知,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