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師勞動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單方面發展的人。
(2)教育任務的多樣性。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訓練學生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還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勞動對象的差異性。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不僅要經常在同一個時空條件下,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統一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2.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因材施教。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必須靈活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
(2)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的變換或改革。即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教師自身認識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調整、改進、創新。
(3)教師需要“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隨機應變地采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機智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是教師嫻熟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機智可以用四個詞語概括: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掌握分寸、對癥下藥。理解教育機智的內涵,需要分析它所強調的三個關鍵詞:一是教學的“復雜性”,二是教學的“情境性”,三是教學的“實踐性”。
教育情境是不斷變化的,教師不斷面臨挑戰,這些挑戰可能來自外部也可能來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卻遠離目的的提問,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斷教育活動的紀律事件等。總之,這些挑戰造成的干擾往往會形成尷尬局面,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或活動排解開,就會變不利為有利,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機智對學生的人品、思想都有較大影響,有的甚至會留下終身影響。
從教育機智的動因與情境來分析,教育機智主要是由于出乎教師意料的情境而產生的,這一情況大都是由學生引起的。正是從這一教學機智的生成因素出發,教育機智分為如下類型:學生的怪問題,學生的怪答案,學生的怪動作,學生的怪要求,個別學生的差錯或遲鈍,教師的差錯或疏忽,突發事件或情況等。教師該如何應對課堂上發生的這些意外情況呢?陳桂生教授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轉移話題,轉移看問題的視角,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冷處理,讓學生歪打正著,對學生的異常言論或動作進行化解,把尷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談,在發現疏忽或失誤后腦筋急轉彎等。面對復雜的教育情境,教師應從三個方面去努力:其一,理解教學藝術的創造性內涵;其二,重視教師的實踐緘默知識;其三,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具體來說有三點:
①加強教育理論修養,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論思維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②注重實踐鍛煉,獲得對教育實踐的感性認識和教育經驗,積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當行為模式。
③教師必須在理論的指導下,在有意營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覺地整理從事實中產生的并且由于事實而得到升華的思想。
二、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
1.教師勞動的連續性
連續性是指時間的連續性。教師的勞動沒有嚴格的交接班時間界限,這個特點是由教師勞動對象的相對穩定性決定的。教師要不斷了解學生的過去與現狀,模擬題學生的發展與未來,檢驗教育教學效果,獲取教育教學反饋信息,準備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活動。
2.教師勞動的廣延性
廣延性是指空間的廣延性。教師沒有嚴格界定的勞動場所,課堂內外、學校內外都可能成為教師勞動的空間,這個特點是由影響學生發展因素的多樣性決定的。學生的成長不僅受學校的影響,還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教師不能只在課內、校內發揮影響力,還要走出校門,協調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1.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長期性指人才培養的周期比較長,教育的影響具有遲效性。教師勞動的成效并不是一時就可以檢驗出來的,而是需要教師付出長期的大量的勞動才能看到結果、得到驗證,教師的某些影響對學生終身都會發生作用。因此,教師的勞動具有長期性。
2.教師勞動的間接性
間接性指教師的勞動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而是以學生為中介實現教師勞動的價值。教師的勞動并沒有直接服務于社會,或直接貢獻于人類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教師勞動的結晶是學生,是學生的品德、學識和才能,待學生走上社會,由他們來為社會創造財富。
四、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1.教師勞動的主體性
主體性指教師自身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響力的榜樣。對于教師來說,首先,教育教學過程就是教師直接用自身的知識、智慧、品德影響學生的過程。再者,教師勞動工具的主體化也是教師勞動主體性的表現。教師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須為教師自己所掌握,成為教師自己的東西,才能向學生傳授。
2.教師勞動的示范性
示范性指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教師勞動的示范性特點是由學生的可塑性、向師性心理特征決定的。同時,教師勞動的主體性也要求教師的勞動具有示范性特點。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任何一個教師,不管他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不管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范。因此,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五、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一個個教師的個體勞動來完成的。每個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
在一定的目標上,都具有很強的個體性特點。所以,從勞動手段角度來看,教師的勞動主要是以個體勞動的形式進行的。同時,教師的勞動成果又是集體勞動和多方面影響的結果。由于學校教育是分段進行的,每一階段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幾、乎都是前一階段教師勞動的產物,所以,教師的個體勞動最終都要融匯于教師的集體勞動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師的群體勞動。教師勞動的群體和個體統一性,要求教師要協調好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環境,特別是處理好自身與教師群體的關系,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業務水平。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