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的目標、實施和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和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它包括對課程本身的評價和對學生學業的評價?,F代教育評價理念提倡發展性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個體差異。
一、CIPP評價模式
CIPP模式是美國教育評價家斯塔弗爾比姆倡導的課程評價模式。他認為課程評價不應局限在評定目標達到的程度上,而應該是一種過程,旨在描述、取得及提供有用的資料,為判斷各種課程計劃、課程方案服務。該模式包括四個步驟:
1.背景評價,即確定課程計劃實施機構的背景;明確評價對象及其需要;明確滿足需要的機會;診斷需要的基本問題;判斷目標是否已反映了這些需要。背景評價強調應根據評價對象的需要對課程目標本身作出判斷,看兩者是否一致。
2.輸入評價,主要是為了幫助決策者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而對各種可供選擇的課程計劃進行評價。
3.過程評價,主要是通過描述實際過程來確定或模擬題課程計劃本身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課程計劃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即要測量、解釋和評判課程計劃的成績。它要收集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目標以及背景、輸入和過程方面的信息聯系起來,并對它們的價值和優點作出解釋。
CIPP課程評價模式考慮到了影響課程計劃的種種因素,可以彌補其他評價模式的不足,相對來說比較全面,但由于它的操作過程比較復雜,難以被一般人所掌握。
二、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是美國課程評價講師,也是有著“課程評價之父”美譽的泰勒,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這種模式以目標為中心展開。該評價原理可概括為七個步驟或階段:
1.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2.根據行為和內容來界定每一個目標;3.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4.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5.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6.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7.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其中,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因為其他所有步驟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要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并以預先規定和界說的目標為中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從而確定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所取得的進步,亦即確定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更新課程目標的依據。
相對而言,這是一種較為客觀并有效率的評價模式。其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評價學生成績的優劣,還在于課程開發的改進。而且這一模式結構緊湊、操作性強,又容易見效,所以在很長時間里在課程評價領域占主導地位。但由于它只關注預期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更忽略了豐富的課程實踐過程,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評。
三、CSE評價模式
由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等進一步發展而成的課程評價模式。CSE評價模式的實施步驟為:
1.需要評定;2.方案計劃;3.形成性評價;4.總結性評價。該模式最主要的特點是把問題而不是目標和假設作為評價的先行者。在此基礎上,評價者再進行系統的觀察、調查、訪問、測驗,或其他任何有助于理解并解決有關問題的評價活動。
這種評價的優點在于,不再單純從理論出發,而是從關心評價結果的各聽取人的需要出發,注重滿足他們的需要;評價的形成性職能和總結性職能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評價活動貫穿于教育改革全過程。它較好地適應了多元社會的現實和具有不同觀點的評價聽取人的需要,其結果也具有相當的彈性和應變性。因此,CSE評價模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一些學者甚至認為該模式是迄今為止所有評價模式中面、最有效的。
四、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該評價模式是由美國學者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他主張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評價者不應受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影響,盡管這些目標在編制課程時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適宜作為評價的準則。他認為,課程評價既要描述,也需要批判。不論描述還是批判,其材料都是建立在三個來源上:1.前提條件,即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前業已存在的可能與結果有關的條件;2.相互作用,即課程設計、課程實施的過程因素;3.結果,即課程實施后的效果。評價除了關注預期結果之外,還應關注非預期的結果。
該評價模式對目標評價模式的批判是擊中要害的。評價除了要關注預期的結果之外,還應關注非預期的結果,而且還重點分析產生特定結果的各種條件和所運用的方法,可以對課程的全貌進行評價。評價的指向不應該只是課程計劃滿足目標的程度,而且更應該考慮課程計劃滿足實際需要的程度。但它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果在評價中把目標擱在一邊去尋找各種實際效果,結果很可能顧此失彼,背離評價的主要目的。此外,目的完全“游離”的評價是不存在的。因為評價者總是會有一定的評價準則,游離了課程編制者的目的,評價者很可能會用自己的目的取而代之,容易帶有主觀性,影響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應用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嚴格地說,目的游離評價不是一個完善的模式,因為它沒有一套完整的評價程序。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