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途徑與方法
1.進行社會調查
開展當代社會調查,不斷地跟蹤和模擬題社會需要的發展動向,以便確定有效參與社會生活和把握社會所給予的機遇而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
2.審查學生活動
審查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以及為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從中獲益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生活經驗與教學經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課程素材。
3.開發實施條件
開發和利用課程實施的各種條件,包括圖書館、實驗室和各種活動場館、專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議。
4.研究學生情況
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素質,以確定制定課程教學計劃的基礎。
5.鑒別利用校外資源
鑒別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機構、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不但可以而且應該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6.建立資源數據庫
建立課程資源管理數據庫,拓寬校內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二、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特別應該關注以下幾種課程資源
1.教師
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且其本身還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
2.學生
在開放的時代,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信息,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奇異多彩的想法,這些應該是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理解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利用學生不同的探索經歷,豐富教育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發展。
3.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動態的,新的思想、新的問題、新的態度都是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素材,同時也是影響師生互動的條件。因此,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課程資源。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