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共同活動方式,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不同認識方式,可將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大類。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這一類教學方法運用極為廣泛,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四種。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可分講讀、講述、講解和講演四種。講讀是讀(教科書)與講的結合,邊讀邊講,亦稱串講。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描繪學習的對象、介紹學習的材料、敘述事物產生變化的過程。講解是教師向學生對概念、原理、規律、公式等進行解釋、論證。講演則是教師在中學高年級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不僅要系統全面地描述事實,而且要通過深入分析、推理、論證來歸納、概括科學的概念或結論。
講授法的優點在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并且能結合知識傳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缺點是不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效果。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和思想性,要認真組織;講授要講究講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統完整,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符合知識的系統性和啟發性教學原則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提高語言表達水平,講究語言藝術;要組織學生聽講;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以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去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
談話法的優點在于能夠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教師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提出一些補救措施來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保持注意和興趣。
運用談話法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計劃,教師要對談話的中心、提問的內容做充分準備,并擬定談話提綱;要善問,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難易適宜、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程度、經驗,還要有啟發性、形式要多樣化;要善于啟發誘導,談話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勢利導,讓學生一步步地去獲得新知;談話結束后,應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歸納和小結,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指出談話過程中的優缺點。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全班或小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討論法在高年級運用得比較多。
討論法的優點在于通過對所學內容的討論,學生之間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鉆研精神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討論前,教師應提出有吸引力的討論題目,并明確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資料;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自由發表意見,并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小結,并提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其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和閱讀課外書籍兩個方面。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首先要讓學生進行預習,其作用在于能為上課創造有利的學習狀態,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礎,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問題上。其次要求學生進行復習,其作用在于能夠使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知識,并使消化和鞏固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書籍,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方法,再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閱讀課外書籍的方法主要包括精讀和泛讀兩種方法。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是讀書時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要善于使用工具書;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運用讀書指導法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題;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幫助學生逐步學會閱讀的方法;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
2.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實踐活動法四種。
(1)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學方法。練習法是中小學各科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
練習法的優點在于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技巧,對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也有重要作用。
運用練習法的基本要求:教師要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和要求;練習的題目要注意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鞏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練習方法,并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及時的檢查和反饋;在練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練習方式要多樣化。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進行獨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從而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培養學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實驗法常用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的教學。
實驗法的優點在于可以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使用儀器進行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作風。
運用實驗法的基本要求:認真編寫試驗計劃,加強實驗指導,做好實驗總結。
(3)實習作業法
實習作業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課上或課外進行實際操作,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等。
實習作業法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運用實習作業法的基本要求:實習作業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實習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實習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出實習報告或體會,并進行評閱和評定。
(4)實踐活動法
實踐活動法是指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決不能越俎代庖。
3.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直接性和真實性的特點,主要有演示法和參觀法兩種。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實驗來說明、印證某一事物和現象,使學生掌握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為以下四大類:實物、標本、模型、圖片的演示;圖表、示意圖、地圖的演示;實驗演示;幻燈片、電影、錄像的演示。
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明確演示目的,做好演示準備;演示必須精確可靠、操作規范;演示時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以發展學生的思考力和觀察力;演示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觀察結果以及各種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對比、歸納、綜合得出正確結論。
(2)參觀法
參觀法又稱現場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研究,使學生獲取新知識,鞏固、驗證舊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參觀法的優點在于能夠使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能夠使學生接觸社會,并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習慣。
運用參觀法的基本要求:參觀前,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做好準備工作;參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做好必要記錄,也可以請有關人員進行講解或指導;參觀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及時進行小結。
4.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有計劃地使學生處于一種類似真實的活動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綜合地對學生施加影響的一種教學方法。
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的優點在于改變了傳統教學只重認知,忽視情感的弊端,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審美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點是其應用的范圍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識不能通過此法來掌握。因此,它更多的是作為一類輔助性的教學方法來使用。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欣賞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兩種。
(1)欣賞教學法
欣賞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種教學方法。欣賞教學法一般包括對自然的欣賞、人生的欣賞和藝術的欣賞等。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教師創設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現的情境、圖畫再現的情境、實物演示的情境、音樂渲染的情境、言語描述的情境等。
5.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而獲得知識的方法,主要是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所提出的課題和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在于關注學習過程甚于關注學習結果,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
發現法的優點在于能夠使學生的獨立性、探索能力、活動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探索解決過程中得到高度發揮。
運用發現法的基本要求: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探究發現的課題和過程;嚴密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發現的良好情境。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