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1.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即這四個心理因素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學校德育過程也就是對這四個品德心理因素的培養過程。
知即品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品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品德認識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情即品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出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過程。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為,它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的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
2.德育過程一般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終結。但由于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德育影響的多樣性等因素,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二、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綜合過程。教育者應當自覺利用矛盾運動的規律,促進學生思想矛盾向社會需要的方向轉化。
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斗爭的過程也是學生品德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一規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發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
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1.活動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礎。個體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響,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最終通過活動和交往的過程表現出來。有目的地根據德育目標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規律設計實施活動,能加快個體品德發展的速度,對學生品德發展方向起規范和保證作用。
2.學生在活動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既有校內的正式影響,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響;既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也有消極負面的影響。學校德育應在多方面影響中發揮主導作用,抵制負面消極影響,將各種積極正面的教育影響統一到教育目的上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四、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1.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德育要在內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斷加以調整和補充,另一方面,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養提高也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這就決定了德育過程必然是一個長期的、堅持不懈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世界觀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穩定,品德發展容易出現反復,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這種現象,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