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而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則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具有指導作用。
一、疏導原則
1.基本涵義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疏導原則也就是循循善誘原則。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講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二、導向性原則
1.基本涵義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我國,德育工作要把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對學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產主義目標相聯系。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三、知行統一原則
1.基本涵義
知行統一原則是指教育者在進行德育時,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加強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活動加深認識,增強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言行一致。
四、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
1.基本涵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原則是對我國優良教育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符合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當代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特點;
(2)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五、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這一原則是教育者正確對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態度。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和信任是嚴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愛是嚴的基礎,嚴是愛的體現,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尊重熱愛學生的態度;
(2)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
(3)教育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品德發展狀況出發,提出適度的要求,并堅定不渝地貫徹到底。
六、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1.基本涵義
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七、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1.基本涵義
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組織和教育學生熱愛集體,并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一原則是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成功教育經驗的總結。馬卡連柯指出:教師要影響個別學生,首先要去影響這個學生所在的集體,然后通過集體和教師一道去影響這個學生,便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則”。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學生集體;
(2)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充分發揮學生集體的教育作用;
(3)加強個別教育,并通過個別教育影響集體,增強集體的生機和活力。
八、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1.基本涵義
這一原則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并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以客觀的事實、先進的榜樣和表揚鼓勵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學生;
(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啟發自覺;
(3)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并且嚴格管理,認真執行。
九、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1.基本涵義
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應主動協調多方面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前后連貫地教育學生,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2.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
(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統一學校內部的多種教育力量,使之成為一個分工合作的優化群體;
(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主動協調好與家庭、社會教育的關系,逐步形成以學校為中心的“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
(3)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性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保證對學生影響的連續性、系統性,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漸進地持續發展。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