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是人們為了獲得對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入認識而進行的科學探索活動。從事教育研究必須遵守研究的倫理原則,具體包括自愿原則、匿名原則、保密原則和無害原則。
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活動,教育研究既有一般科學研究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客觀性、科學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可驗證性。
一、教育研究的意義
1.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
教育改革與發展是教育研究的主旋律,涉及的問題和內容十分廣泛,如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和方法等。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而教育教學研究正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3.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力軍。一方面,廣大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科學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使教師成為既有理論修養,又有實踐經驗的學者、講師型教師。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
1.選擇研究課題
研究課題可以來源于教育實踐,也可以來源于教育理論。
一個好的研究課題必須具有以下特點:選題必須有價值;選題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選題必須明確具體;選題必須新穎,有獨創性;選題必須有可行性。
在確定研究課題的同時,還要確定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是定性研究還是定量研究,是思辨性研究還是實證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還是探究性研究等。
2.查閱文獻資料
在教育研究過程中,文獻檢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它貫穿研究的全過程。
查閱文獻資料的途徑很多,既可利用目錄、索引、文摘等檢索工具進行,也可利用聯機檢索、光盤檢索、上網檢索等計算機檢索方法進行。
3.制訂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是研究工作進行之初所做的書面規劃,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研究實施的藍圖。撰寫研究計劃,首先必須了解研究計劃的基本要求和寫作形式。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問題: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樣研究、預計成效。
4.收集研究資料
收集研究資料是指研究者在實施研究計劃過程中所得到的現實資料。收集資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務和研究基礎。一般來說,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采用問卷、訪談、測量、個案、觀察等方法直接收集資料;二是從現成的文獻資料人手,在有關的文件、檔案、作品中收集有關資料。
5.分析研究資料
分析研究資料就是對收集到的教育事實和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做理性的加工處理。資料分析的基本步驟:閱讀資料——篩選資料——解釋資料。
分析研究資料主要有兩種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是通過分類處理文字描述資料,分析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分析某種現象變化的原因及變化的過程,從而揭示教育現象和規律。定量分析就是將豐富的現象材料,用數量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借助教育統計方法進行處理,描述現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對變量間的關系進行假設檢驗。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它常常可以消除一些無謂的爭論,驗證和確認定性的結論。
6.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論文是對某一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后寫出的具有自己獨到見解的研究文章,是研究成果的書面表達形式。人們通常把表達科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性文章稱為研究論文。研究論文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實證性的研究報告,其主要形式有實驗報告、調查報告、觀察報告等;另一類是理論性的學術論文,常見的形式有案例、綜述、述評、理論性的論文等。學術論文的寫作采用議論文的形式。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