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教學更注重于情感發展而不是知識獲得;(2)強調發展自我觀念;(3)強調交往。
2.簡述學習遷移的種類。
答:(1)根據遷移的性質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2)根據遷移發生的前后方向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3)根據前后學習的難以差異分為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
3.怎么樣促進學習的遷移。
答:(1)合理的安排課程與組織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強調理解;(3)課內和課外練習配合,提供應用機會;(4)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5)培養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
4.簡述記憶歪曲現象。
答:遺忘表示學習保持量的逐漸減少,是屬于量的變化。但進一步分析會發現,保持內容的質也會發生變化。剛學到的事物,在記憶上是一個整體,經過一段時日之后,逐漸分解成片段。回憶時要把這些片段連接在一起,就只有靠舊經驗中類似的記憶來填補片段間的縫隙。這就發生了質變或歪曲。同時,這一過程常受個人心理特點的影響。
5.簡述記憶恢復現象。
答:記憶恢復即學習后間隔一定時間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得的保持量還高的現象。原因可能有:學習后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者把材料經過加工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另一種說法,識記時有積累抑制,過了一定時間后抑制解除,便出現了記憶恢復。
6.簡述遺忘的消退理論。
答:遺忘的消退理論也叫失用理論,大腦中的記憶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這種理論假定:學習會改變中樞神經系統,除非定期的使用復述信息,否則這種信息就會逐漸衰退,最終完全消失。
7.簡述遺忘的干擾理論。
答:隨著日益增多的新信息輸入和歸類,提取線索就愈加困難,因為相互之間存在干擾,所以因不能提取而導致遺忘。分為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8.簡述克服遺忘的傳統策略。
答:(1)注意營養和健康,防止大腦創傷和心理障礙;(2)加強記憶信心,提供愉快的學習經驗;(3)提倡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使用合理的記憶方法;(4)復習;(5)過度學習;(6)記憶術。
9.簡述三種記憶轉化模式。
答: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由感覺登記、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結構成分組成。這三個成分又被稱為三種貯存,他們不應被看作在大腦中所占的特定部位,而是記憶過程中三個方面或演變的特征。外來信息在感覺登記只有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在短時記憶有20-30秒的時間,通過復述、編碼和檢索完成工作記憶過程。
10.簡述記憶的加工水平模式。
答:克雷克和洛克哈特提出,認為即時記憶與長時記憶,與其說是由于信息貯存在大腦中的“地方”產生的,不如說是由于他們獲得的加工類型產生的。即,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僅僅是不同加工水平上的差異;記憶是一個加工的連續體,而不是一系列不同的階段。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