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與言語的概念
語言是人類通過高度結構化的聲音組合,或書寫、手勢等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同時又是運用這種符號系統來交流思想的一種行為。
言語是指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活動和過程。
(二)言語的種類:對話言語、獨自言語、書面言語、內部言語。
八、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系的概括的間接反映。
1.思維的特征:間接性、概括性。
2.思維的類型
(1)根據發展水平不同可將思維分為: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思維的邏輯性可分為: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
(3)根據思維的指向性可分為:集中求同思維和分散求異思維。
(4)根據思維的創造程度可分為:再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3.思維的過程:分析和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
4.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九、情緒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一)情緒的分類:
1.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
2.激情:是一種爆發式的、猛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
3.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緊張的情緒狀態。
(二)情緒的功能:信號功能、調節功能、感染功能。
十、意志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標,有意識地根據目的、動機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
(一)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動是人特有的自覺確定目的的行動。
2.克服內部和外部的困難是意志行動最重要的特征。
3.意志行動以隨意動作為基礎。
(二)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采取決定階段、執行決定階段。
動機斗爭的四類:雙趨式動機斗爭、雙避式動機斗爭、趨避沖突、多重趨避沖突。
(三)意志品質的特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韌性。
十一、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是有機體自身和外部生活條件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
(一)需要的種類
1.根據需要的起源,可以分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會性需要。
2.根據需要的對象,可以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馬斯洛是當代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現的先后及強弱程度分為高低不同的五個層次:最低層是生理需要,中間層有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十二、動機
動機是激發和維持有機體的行動,并使該行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
動機的功能:動機的引發功能、動機的維持功能、動機的激勵功能。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