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的學生觀分析:
一是認識到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每個學生在整體心理素質方面都有不同的優勢點。
二是認識到學生在潛意識層中,都有認為自己有成為學生的可能。
三是應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發展的惰性的,即學生往往因發展目標的達到具有困難性,需要自我努力,而產生退縮感。
2.教師的自我定位觀的分析:
一是教師是一個寬容而工整的人;
二是教師應是一個熱情關注學生的人,教師年長于學生,又在知識能力上豐富、強于學生,學生對教師含有畏懼感;
三是教師應當是努力使學生進步的人。
3.教師在教育教學的細節中應做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1)對因材施教有正確恰當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3)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量縮小由社會不公正給學生帶來的差異;
(4)辨證地看待學生的優缺點,不絕對化;
(5)不同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要考慮不同的動機與原因進行處理。
4.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主要體現在:
(1)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學生;
(2)和小學生交流,交談時要蹲下來保持平等;
(3)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自己做到,不凌駕于學生之上;
(4)不以個人的或職業地位掩飾自己,不帶假面具;
(5)理解教學相長的含義,具有向學生學習的意識和行為表現。
5.教師以情感人,樂于幫助學生的細節要求:
(1)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生動,有幽默感;
(2)在講課的過程中,真誠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學生;
(3)會多介紹一些課本中沒有的事情或問題,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自我;
(4)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
(5)學生有疑惑時,主動訊問,熱情解答。
6.優化師生關系的協調方式的分析:
(1)教師在管理、知道、勸告、教育學生時應目力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當學生意見不統一時,可引導學生充分探討,以民主集中的形式確定管理、知道、勸告、教育的內容層次及達到的目標。
(2)教師在幫助、關懷學生時應采用有趣、富有人情味的表達方式。
7. 師生關系建立中的難題的分析:
(1)學生視與教師形成良好關系為討好老師。
(2)教師視師生關系為純紀律關系,運用經濟處罰管理學生的現象。
(3)教師在協調師生關系中的忌語。
8.教師在公正對待學生方面的“偏愛”、“偏見”的危害性:
教師在公正對待學生方面往往出現的誤區是對優生的偏愛和對差生的偏見。
(1)教師對優生的偏愛很容易使那些自覺性、自主性不高的學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從而產生一種自卑感,進而放棄某門功課的學習。
(2)教師對差生的偏見,就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歧視,就會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進而造成學生逃學、輟學等,給學生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十一、教師間關系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1.教師與同事關系的類型及特點分析:
自重型:這類教師往往有較強的個性特征,對問題有較強的自主認識,并能作出相應的決定。
親和型:這類教師對人一團和氣,對于同時的要求往往能盡力去做,他們一般不在背后講同時的壞話。
排斥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往往因為自己能力、知識或興趣愛好與整個教師群體存在差異,被群體排斥。
2.教師間人際交往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別人才能證明你是有真正自尊的人;
(2)和藹的態度——縮短人際關系距離;
(3)直言相告,以陳述事實表明態度;
(4)堅持原則,友誼才能長存。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