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重要判斷。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新發展階段,怎么看,怎么辦?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談了六方面問題: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這六方面,全部貫穿著一個“新”字,是中國面向未來的必答課題。
第一個“新”,事關機遇和挑戰。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對此,中國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二個“新”,事關發展格局。因為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中國需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中國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但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三個和第四個“新”,分別事關發展動能、發展活力。催生新發展動能,要靠科技創新。中國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激發新發展活力,要靠深化改革。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第五個“新”,事關國際合作和競爭優勢。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從擴大開放看,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中國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從國際治理看,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
第六個“新”,事關社會發展局面。發展階段在變,一個邏輯不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保體系,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這些都是“十四五”時期需要做的,中國將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當前,中國正在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上六個方面,以及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涉及的其他方面,必將日益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波濤洶涌的世界經濟大潮中,中國仍將創造新的奇跡。
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信息歡迎關注新公教育-重慶人事考試信息網
或關注新公教育微信號(cqxgjy),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