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若是不小心生病了,咱們到醫院或藥店買藥時,想必都會關切的問一句“這個藥,藥效好嗎?”作為患者,都希望自己買的藥可以藥到病除,盡快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感。但是到底什么是藥效?影響藥效的因素有哪些?對于藥效,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大家關心的藥效吧。
藥效是指某一藥物在用藥后對機體產生一定強度的藥理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吃藥后,藥物對機體能起到多大的效應。影響藥效的因素主要有機體因素和藥物因素兩方面。機體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年齡、性別、精神狀態等)、病理因素(肝功能、腎功能等)、個體差異(耐受性、敏感性、特異質反應等)。藥物因素包括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劑型、劑量、給藥途徑、時間、次數、相互作用等都對藥效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里咱主要給大家談談藥物因素中藥物溶解度、分配系數及滲透性對藥效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口服制劑,若想做成口服制劑,具有水溶解性是藥物可以口服的前提。藥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轉運擴散到血液及體液中發揮藥效,所以要求藥物需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稱親水性)。但藥物在進入血液之前,先要穿透由磷脂等組成的細胞膜,這就需要藥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又稱親脂性)。換句話說就是藥物既要有親水性又要有親酯性。
藥物的脂水分配系數(P)是評價藥物親水性或親脂性大小的標準。P=Co/Cw,Co表示藥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濃度,Cw表示藥物在水相中的濃度。P值越大,則藥物的脂溶性越高。不同的藥物對P要求不同,如作用于神經中樞系統的藥物,需要經過血腦屏障,此時藥物脂溶性相對大些,藥物更易進入腦內發揮作用。簡而言之,要根據藥物的作用部分及作用性質選擇適宜的P值,親水性或親脂性的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藥效產生不利的影響。
親水性使得藥物可以溶于水相,一定的親脂性保證藥物可透過細胞膜。在生物藥劑學系統中,根據藥物的溶解性和腸壁滲透性的不同組合將藥物分為了四大類,第I類高水溶解性、高滲透性的兩親性分子藥物,其在體內吸收受溶出度影響;第Ⅱ類低水溶解性、高滲透性的親脂性分子藥物,其在體內吸收量受溶解度影響;第Ⅲ類高水溶解性、低滲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藥物其在吸收速率受滲透效率影響;第Ⅳ類低水溶解性、低滲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藥物,其體內吸收比較困難。
除了藥物本身固有的結構和性質對藥效有影響外,影響因素還有很多,若想在使用藥物時,使藥效發揮到最大效應,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了解藥物性質的同時,嚴格遵醫囑用藥。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