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醫療衛生人才招聘備考敲響了戰鼓,新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0醫療招聘考試中醫學資料,各位準備報考2020年醫院招聘考試的小伙伴們趕快練習起來吧!更多備考資料及招聘信息歡迎持續關注新公教育QQ群951111480
一、進針方法
1.指切進針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于腧穴位置的旁邊,刺手持針,緊貼手指甲面將針刺入腧穴。本法用于短針的進針。
2.夾持進針法: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無菌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膚表皮位置,刺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本法用于長針的進針。
3.舒張進針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將待針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刺手持針,使針從押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本法主要用在皮膚松弛部位腧穴的進針。
4.提捏進針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將欲針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刺手持針,從捏起皮膚的上端使針刺入。本法主要用在皮肉淺薄部位腧穴的進針,如印堂穴。
5.行針輔助手法: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震顫法、飛法
二、針刺補瀉
1.捻轉補瀉: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較短,拇指向前而食指向后,稱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較長,拇指向后而食指向前,稱為瀉法。
2.提插補瀉: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的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稱為補法;先深后淺,輕插重提,提插的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稱為瀉法。
3.平補平瀉:進針得氣之后,施行均勻的提插、捻轉手法。
三、針刺異常情況
1.暈針: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來,讓患者平臥,注意保暖,予溫開水或糖水。重者針刺人中或灸百會、關元等穴,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還應配合其他治療或急救。
2.滯針:若患者精神緊張導致,則延長留針時長或在腧穴附近循按,或附近再刺一針。若醫師行針不當導致,則反方向將針捻回,并刮柄、彈柄,使纏繞之肌纖維回釋。
3.彎針:停止提插、捻轉等手法。切忌強行拔針,防止將針折斷,留在體內。針柄輕微彎曲者,慢慢將針起出。彎曲角度過大者,應該順著彎曲方向將針起出。由病人移動體位而致者,先慢慢恢復原來體位,局部肌肉放松,再把針緩緩起出。
4.斷針:囑患者切勿變換原有體位。若殘端部分針身顯露于體外,可以用手指或鑷子將針起出。若斷端與皮膚相平或略凹陷,左手下壓針孔兩旁,讓斷針暴露,右手用鑷子將針取出。若斷針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層,要用X線定位,手術取出。
5.血腫:小血腫不需處理,可以自行消退。大血腫先冷敷,再熱敷。
四、針刺注意事項
1.饑餓、疲勞或精神過于緊張者,不宜立刻針刺。
2.年老體弱、針刺耐受程度差以及初次針刺者,取臥位,不宜強刺激。
3.婦女經期,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通經活血的穴位慎針(調經除外)。
4.懷孕后不宜針刺腹部、腰骶部腧穴。懷孕期禁刺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腧穴。懷孕期不宜使用強刺激的手法。習慣性流產者慎用針刺。
5.針刺眼區的睛明、承泣、上明、球后等腧穴,應該緩慢進針,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轉。出針后按壓針孔以防出血。
6.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適宜針刺。
7.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者腫瘤的部位,不適宜針刺。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