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年齡分期主要考察年齡和對應時期名稱的匹配,中公教育的醫考專家就小兒年齡分期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進行復習。
首先我們來看一道考題:
1.【單選題】小兒體格的兩次生長高峰是( )。
A.學齡期、青春期
B.學齡前期、青春期
C.嬰兒期、青春期
D.新生兒期、幼兒期
E.幼兒期、學齡前期
1.【答案】C。
可以看出,這道題目的考點就是小兒年齡分期的相關知識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關于小兒年齡分期的相關考點總結。
兒童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漸進的動態過程,不應被人為地割裂認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解剖、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確實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與年齡相關的規律性。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將兒童年齡分為七期,以便熟悉掌握。
一、胎兒期
胎兒期指從受精卵形成到出生為止,共40周。受精后前8周稱為胚胎期,此期各系統的器官發育非常迅速,各重要器官的發育已見雛形。以心臟發育為例,受精后2周心臟即開始形成,4周時開始有血液循環,8周時心臟四腔結構就已經形成。此時胚胎平均重9g,長5cm。如果此階段受到外界任何干擾,容易引發嚴重畸形甚至死亡并流產。至第8周末胎兒已經基本成形。
胎兒的周齡即為胎齡,或稱為妊娠齡。母親妊娠期間如受外界不利因素影響,包括感染、創傷、濫用藥物、接觸放射性物質、毒品等,以及營養缺乏、嚴重疾病和心理創傷等,都可能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流產、畸形或宮內發育不良等。
二、新生兒期
新生兒期指自胎兒娩出臍帶結扎時開始至28天之前,按年齡劃分,此期實際包含在嬰兒期內。由于此期在生長發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且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單獨列為嬰兒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此期間,小兒脫離母體轉而獨立生存,所處的內外環境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其適應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過程中的損傷感染延續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現。
三、嬰兒期
自出生到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此期是生長發育極其旺盛的階段,因此對營養的需求量相對較高。此時,各系統器官的生長發育雖然也在持續進行,但是不夠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常常難以適應對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同時,嬰兒體內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減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較弱,易發生各種感染和傳染性疾病。
四、幼兒期
自1歲至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體格生長發育速度較前稍減慢,而智能發育迅速,同時活動范圍漸廣,接觸社會事物漸多。此階段消化系統功能仍不完善,營養的需求量仍然相對較高,而斷乳和轉乳期食物添加須在此時進行,因此適宜的喂養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節。此期小兒對危險的識別和自我保護能力都有限,因此意外傷害發生率非常高,應格外注意防護。
五、學齡前期
自3周歲至6~7歲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此時體格生長發育速度已經減慢,處于穩步增長狀態;而智能發育更加迅速,與同齡兒童和社會事物有了廣泛的接觸,知識面能夠得以擴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六、學齡期
自入小學始(6~7歲)至青春期前為學齡期。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除生殖系統外,各系統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發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統的科學文化教育。
七、青春期
青春期年齡范圍一般從10~20歲,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這是一個由一系列內分泌變化導致性成熟并形成生殖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生理、心理和情感發展的過程。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4歲。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發育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同時生殖系統的發育也加速并漸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