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批集采中,江蘇豪森藥業有6個產品參與投標,5個產品中選。在三批集采中,豪森多個產品大幅降價中選,但并沒有影響創新步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集采規則越來越完善,醫院執行到位,實際用量遠遠大于報量,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企業積極向創新型企業轉型,目前有降糖、腫瘤、血液類等領域幾個1.1類創新藥等待上市。
“專利懸崖”出現了
帶量集采讓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無法維持高價,價格大幅下降,患者買得起大牌藥了
在這幾輪集采中,一些高價原研藥接連遭遇“專利懸崖”,有人喊原研藥要在集采中“撤退”。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原研藥“專利懸崖”首次出現是在2018年12月“4+7”試點。當時,原研藥吉非替尼報出了547元的全球最低價,比原價下降76%。在業內看來這不僅僅是降價,而是開啟了原研藥“專利懸崖”的新藥價時代。
“專利懸崖”是指原研藥專利到期后,由于仿制藥品出現導致價格大幅下降的現象。在我國,很多專利藥品到期后,仿制藥品遲遲未能出現。即使出現也因為沒有一致性評價質量認證,在招標時無法確認仿制藥質量層次,帶量采購沒有真正落實,因此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仍然維持高藥價,并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仿制藥無法替代原研藥,患者的用藥負擔居高不下。
“4+7”試點時,情況已經完全改觀。第三代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已上市,國內首仿藥品也已上市,作為第一代產品吉非替尼很快要被市場淘汰。在大量仿制藥紛紛通過一致性評價、國家開始組織帶量集中采購藥品的情況下,原研藥吉非替尼的價格“大跳水”成為應對市場競爭的明智選擇,成為了我國醫藥史上的首次“專利懸崖”。
在今年1月第二批藥品集采中,原研藥“專利懸崖”再次出現。原研藥糖尿病用藥阿卡波糖降價幅度超過90%;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原研藥美洛昔康片,降價幅度超過80%,每片價格從2元下降到0.18元。
在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涉及的原研藥更多。雖然僅有3款原研藥中選,但是跟前幾次集采一樣,原研藥企業均積極參與,并非“撤退”。
龔波說:“原研藥一般價格較高,集采以量換價,需要藥品大幅降價。在國內外藥品集采中,仿制藥中選是正常現象,原研藥中選都是例外。”從原研藥企業角度來看,中不中選跟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息息相關。是占領中選市場,還是占領非中選市場的用量,會給國內國外各大市場造成什么影響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說,能大幅降價的藥企,降下來的主要是流通環節高昂成本,這些中標企業大多又控制了原料來源,所以能夠實現大幅降價。一些原研藥大幅降價是為了新一代產品能迅速占領市場。“這昭示了企業將來創新的方向,將給整個醫藥產業帶來新的氣象。”
數據顯示,從“4+7”試點地區情況看,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的占比從50%左右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患者用藥質量水平明顯提升。
“帶金銷售”消失了
帶量集采推動平價仿制藥替代高價原研藥,患者愛用的低價藥重新“復活”,企業注重產品質量,不再以回扣促銷售
帶量集采不僅推動了仿制藥替代原研藥,同時倒逼企業改變不合理的“帶金銷售”模式,引導企業注重產品質量,而不是把大量精力放在銷售上,從而改變行業生態。
過去,一些藥品存在“帶金銷售”現象。藥品以底價給代理商,靠層層回扣銷售出去,價格往往能比出廠價高出數倍甚至十幾倍,形成價格虛高。
“以前藥品集中招標沒有帶量,藥品雖然中標,但進入醫院還有門檻,仍然采用‘帶金銷售’模式。帶量集采讓企業有了預期,明白中選就有了市場,可以綜合考慮成本、市場、發展戰略等因素來報價。告別不合理的‘帶金銷售’模式,有助于改善行業生態,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衛生經濟學教授吳明說。
因“帶金銷售”模式轉變,在第二批集采中,一些過去患者愛用的低價藥重新“復活”,回到市場。比如,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中選價格為0.03至0.07元/片,略高于歷史上0.02元/片的最低銷售價格,使低價藥有了一定利潤,并獲得市場,還有牙疼用藥甲硝唑、抗生素常備藥阿莫西林等。
這些低價藥品生產成本不高、競爭非常激烈。過去由于流通模式原因,無法負擔“帶金銷售”的成本,低價藥反而難以打開市場,被高價藥“逆淘汰”,患者難以低價買到藥品。這就是過去大家熟知的藥品“降價死”現象。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以后,通過帶量采購、確保使用,企業不再需要進行銷售公關,低價藥得以“復活”回到市場。
一些注重質量的企業通過集采贏得市場。在第三批集采中,四川匯宇制藥的注射用阿扎胞苷以每支260元中選。它是首仿藥品,以前已在歐洲首仿上市。通過集采,這一產品不用專門組建銷售團隊就可以進到醫院,實現薄利多銷。“我們注重產品質量,產品出來就迅速通過一致性評價。現在經過集采就能進入醫院,這也是帶量采購給市場發出的信號——質量過硬才能進入醫院,贏得市場。”四川匯宇制藥負責人說。
集采對持有上市許可證的企業也有利。專注于產品研發的上市許可證持有人(企業),沒有銷售隊伍。帶量采購政策讓這類產品直接進了醫院,不需要額外的“帶金銷售”成本。
上海安必生制藥是一家上市許可證持有人企業,在“4+7”試點時,公司總經理季冉認為,采購帶量可以減去做學術會議和市場推廣的費用,保證利潤。在第三批集采中,企業產品再次中選。
吳明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藥品帶量集采是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推進“三醫聯動”的突破口。經過幾輪集采之后,中選藥品增多,金額占醫保支付比例越來越高,醫生、患者逐漸認同。同時因價格大幅降低,醫保騰出空間優化藥品結構,有利于藥品創新。醫保采購藥品的結余醫院可以留用,促使醫院主動控制成本,撬動公立醫院改革。
更多藥品迎來“超級團購”
帶量集采進入常態化運行軌道,意味著患者可以長期用上優質優價的藥品,惠及更多患者
從第二批集采開始,國家組織藥品集采進入常態化運行軌道,今后,越來越多產品將納入帶量集中采購。
今年7月15日至16日,國家醫保局召開座談會,就生物制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這釋放了將更多藥品納入帶量集采的信號。
集采常態化意味著可以長期用上優質優價的藥品,不僅是西藥,將來還包括中成藥以及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胰島素注射劑等。北大藥學院教授史錄文認為:“國家組織的藥品帶量集采機制,以其采購、支付、回款、使用等環環相扣,‘三醫’聯動的協同配合,保障藥品質量,及時供應。對患者來說,可以享受長期的改革紅利,藥費減少,同時因為中選藥品整體質量都不錯,逐步建立對民族制藥工業的認可度,能更好地維護人民健康。”
目前,三批集采涉及的藥品僅有112種,而我國城鎮職工醫保基本用藥達到2000多種,沒有進入集采的未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數量仍較多。但在帶量集采效應之下,越來越多的藥品面臨降價壓力。
按照有關規定,對部分價格與中選藥品價格差異較大的藥品,將漸進調整支付標準,在兩三年內調整到位;一些地方專門針對一些藥品品種開展專項帶量集采。今年8月,上海市出臺文件,鼓勵本市公立醫療機構以醫療聯合體、單體,或自愿組成采購聯盟等形式,對非集采中選藥品探索開展藥品集中議價采購。
今后,帶量集采機制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采訪中,一些藥企向記者反映,一些藥品經過集采,價格接近“地板價”,建議啟用與集采價相同的醫保支付標準,讓中國醫藥企業多一些發展空間、患者多一些選擇空間;按照集采規則,同種藥品有3家通過一致性評價可自動觸發集采,但有些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兩三年仍未有其他過評的產品,無法參與集采;一些醫院表示,希望盡快落實“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辦法,提高醫療機構采用中選藥品的積極性。
“隨著集采覆蓋面擴大,規則的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的協同發力,帶量采購的效應將越來越凸顯,逐步實現政策設計之初的四個效應,即藥品降價保質、藥品行業轉型升級、公立醫院深化改革、醫療保障減負增效。”吳明說。 (記者 李紅梅)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