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前往北上廣”是眾多畢業生魂牽夢縈的暢想,而如今,返鄉創業和扎根基層已經成了年輕人為實現人生理想而選擇的新時尚。職業發展前景關乎人民群眾的直接現實利益,而國家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正在不斷提供新的機遇。因此,新時代下有志青年應時代大潮下選擇“流動”,在時代呼喚下選擇“留下”,在“流”與“留”的平衡中譜寫無悔青春。
體會時代脈搏,“流”是一種勇敢。“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機遇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對于個人的漫漫征途來說,機遇更是可遇不可求。譚亮作為高端計算機人才,在看到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廣闊前景后,毅然放棄海外工作機會,選擇回國創業;上海白領李洋,深入體察家鄉成都發展機遇,深思熟慮后果斷選擇回川創業實現人生價值。機會的把握讓“流動”成為可能,果斷的“流動”也為自身和國家增添了發展的籌碼。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人才的“流動”會遇見更為廣闊的天空。因此,緊跟時代,因時而變,向國家社會需要的地方闊步前進,讓勇敢的選擇去除人生的遺憾。
奉獻方得成長,“留”是一種智慧。“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選擇固然重要,但是選擇之后的堅守才是讓人生最終沸騰的1攝氏度。”太行愚公“李保國作為大學農學院資深教授,“認準鄉村不放松,立根還在土地中”,把大學課堂搬到農場,把科研實驗室帶到村鄉。幾年的留在鄉村堅持讓一個在外人看來的地道農民為鄉村種植業帶來脫胎換骨的發展。反觀當下,“加班太累”、“沒有準備”、“起薪太低”成為城市佛系青年逃避工作的“標配”;“錢途渺茫”、“沒有挑戰”,又是很多青年拒絕基層借口。青年在沒有站穩從業腳跟之前,盲目的跳槽只會帶來無盡的迷茫和困擾。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建設即將起航,廣大青年在投身祖國建設之中要始終發揚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用“留下”這一最簡單而又最深刻的智慧鑄就無悔青春。
載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政府要筑巢引鳳,以“流”促“留”。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無論是國家前沿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是基層的鄉村振興戰略,沒有人才一這方“活水”的調和,任何工作都無法持續發展。平衡人才的“流”與“留”,不僅考驗的是新時代青年的智慧與膽識,更是一張留給政府的考卷。如何匯聚天下英才,引流是“開山炮”,“保留”是定海針。“流”與“留”要協同發展才能讓人才工作取得實效。我們需要制定更合理更貼心的人才優惠政策來“海納百川聚四方之才”,促進人才流動;我們也需要完善人才晉升和后續福利保障等措施為人才的堅守提供堅實的理由。
新機遇、新挑戰、新夢想、新希望,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廣大青年要在心中懷著為祖國建設和基層發展做貢獻的理想和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在崇山峻嶺的社會環境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抹別樣的風景!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