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3月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高峰期。但疫情突發導致企業經營壓力變大,招聘需求下滑,眾多高校畢業生求職受阻。今年畢業生面臨著怎樣的就業壓力?有序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各地各高校就業服務又該如何跟上步伐,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畢業生吃下定心丸?光明智庫邀請專家學者為您解析。
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一位老師在觀看用人單位代表的在線招聘宣講。新華社發
本期嘉賓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
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風險管理與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 何文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 馮喜良
1.校招受限,應屆生求職須化被動為主動
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同濟大學一位研究生三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公眾號上了解近期畢業生“空中宣講會”的時間安排。新華社發
光明智庫: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如何幫助高校畢業生應對緩招、減招的雙重壓力?
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馮喜良:春季招聘歷來是大學生求職就業的關鍵時期,但疫情突發導致了整個市場招聘需求下滑,線下的招聘活動停止,眾多高校畢業生求職受阻??梢詮囊韵滤膫€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第一,國家及各地政府管理部門積極加強政策推動是做好畢業生求職就業的基礎。通過穩定經濟增長、支持企業發展、擴大基層就業、鼓勵參軍入伍、擴大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規模、網上招聘等一系列組合性措施,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第二,就業服務是落實各項宏觀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鍵環節。要更加精準提供指導服務,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強個性化指導,積極引導畢業生找準職業定位,合理調整預期;同時,及時為畢業生紓解求職焦慮等心理問題,對就業困難學生重點關注。第三,畢業生及其家庭應保持積極主動的求職心態和務實有效的求職行動,充分認識到疫情特殊時期的求職困難,依據現實狀況和個人特點,及時調整就業預期目標,相互鼓勵、共克時艱。第四,用人單位也應根據生產情況盡力擴大和穩定招聘規模,加強員工的技能培訓,共同支持應屆生求職就業。
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鄭功成:今年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年,高校畢業生是我國新增就業群體中的主體。除了適當延滯畢業生的就業時間、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規模之外,還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包括:首先,應加快發展養老、健康、育兒和各種生活服務業,通過補齊產業短板釋放就業崗位。其次,應讓社區成為新的重要就業渠道。這次疫情既表明了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暴露了社區發展滯后的困境,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型組織與服務業具有必要性、緊迫性,借此可以增加大量就業崗位,并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牢靠的基石。
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何文炯:建議鼓勵用人單位積極招聘大學畢業生,勞動就業部門改進和加強就業基本公共服務,繼續發揮就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作用,健全就業信息儲備,加強與民間就業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及時準確地把就業信息推送給勞動者個人和有關用人單位,增強就業信息服務的精準度。此外,應允許大學生適當推遲畢業時間,并通過特別專項資金給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應屆畢業生發放一定生活補貼,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各高校還應允許本校有特殊困難的部分應屆畢業生適當延遲離校,繼續在學生宿舍留宿以方便求職就業。
2.“用工荒”“就業難”加劇 多措并舉緩解結構性矛盾
光明智庫:疫情對企業帶來哪些挑戰,又給企業招聘帶來哪些影響?鼓勵企業校招應該在哪些方面發力?
鄭功成:如何在抗疫期間做好防疫與復工兩手抓、在疫情過后盡快化解其對就業的不利影響,確保就業工作穩步推進,是一項緊迫且艱巨的任務。概括而言,當前就業面臨的挑戰與需要妥善解決的關鍵問題有:第一,企業停工停產導致成本提升、收益銳減,盡管國家采取了減稅降費等措施,但其發展后勁會受到抑制,進而對穩就業目標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必須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并為其創造更好的條件。第二,跨界生產、經營等新變化使得原有就業格局受到一定影響,如何讓勞動者適應這種變化并確保就業增長目標順利實現,需要出臺有針對性的促進與指導方案。第三,疫情期間的數字經濟、網上銷售快速擴張,疫情過后能否穩健發展,需要及時做好評估并有相應的穩定性政策激勵。第四,除規模龐大的高校畢業生群體面臨就業困難外,欠發達地區的勞務輸出將面臨更多困難,導致較發達地區“用工荒”、欠發達地區勞動力流動受限等問題并存。
何文炯: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將影響勞動關系的穩定性、工薪收入和職工福利水平。復工復產過程中,就業工作需要抓住四個關鍵:增加總量、改善結構、鼓勵用工、清除障礙。一是采用各種有效手段,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從而增加就業崗位的總量。同時要為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能力較弱的群體增設公益性崗位。二是給予勞動密集型用人單位更多的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三是加快發展為特殊群體提供就業服務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鼓勵年輕人創業,鼓勵大學生、轉業復員軍人和各行各業轉崗人員到社會服務領域從事相關工作。四是在適當降低稅負、降低社會保險費等各種費用的同時,適度限制用人單位對于員工的解雇行為,致力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五是針對目前勞動力供求的地區差異這一現實,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清除影響勞動力流動的各種障礙,讓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力順利地進入東部沿海地區就業。
馮喜良:這段時間內,部分行業停工,企業發展減緩、經濟增長減速,對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工作帶來很大挑戰。第一,疫情對穩定現有就業規模和就業質量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政府宏觀政策的積極支持是應對就業挑戰的重要基礎,通過穩定經濟增長、支持企業發展等措施推進就業穩定。第二,疫情期間正值企業新一輪招聘員工的黃金季節,使新增就業規模難以增長,給整體就業工作帶來影響。企業應從大局出發,充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盡力穩定和擴大就業規模,共同克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三,疫情對行業、地區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加劇了就業工作中裁員和缺工并存的結構性矛盾。只有政府、企業以及勞動者積極協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化解疫情對就業工作的不利影響。
3.統籌協調,實現多渠道靈活就業
光明智庫:各地企業推出了哪些就業服務來保障求職者多渠道靈活就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鄭功成:綜觀近期一些做法,如下經驗值得推廣:一是創新就業服務方式,借助互聯網及多種信息平臺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對接就業與用工需求,在重大疫情情形下具有顯著優勢。二是政府主導對口協作和接送勞動者。三是創新特殊時期的短期用工制,“共享員工”的方式是疫情隔離條件下的一種創新就業形式,是疫情期間盡快復產復工的有效應急對策。四是有序引導就地就近就業,吸納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就業。
馮喜良:針對招工難、用工荒的現實問題,各地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采用了多種多樣、積極有效的靈活用工措施。例如,由于業務量擴大導致員工不足的盒馬鮮生“跨界租賃”疫情時期歇業餐飲公司的待業員工,即是一種“季節性”靈活用工模式。此外,相近業務企業之間、生產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相同區域企業之間等均可根據業務狀況靈活“租賃員工”。在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不同崗位之間也可以根據業務繁忙程度,靈活調整用工狀態,如把相同工作的人員分為A、B兩組,交替進行工作,既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運行,又避免了疫情期間人員的高密度集聚和相互交叉。
何文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在用人單位復工過程中,勞動者可能面臨著“出門難、行路難、進門難”。對此,各地區、各部門要統一認識、統籌協調,社會保險部門應當允許失業保險基金進一步擴大支付范圍,將企業用于接回外地職工前來復工的包車、專列、包機等費用,以及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勞動就業部門為此支付的合理交通服務費用,部分納入失業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使失業保險發揮更大的作用。
4.新職業逆風生長,求職者要善于抓住機遇
光明智庫:疫情將促使哪些崗位成為就業熱門?畢業生求職時應做好哪些準備?
馮喜良:疫情對行業發展的影響,有正面和負面、長期和短期之分。受到正面長期影響的行業,由于疫情期間的快速發展,將會催生和促進新的職業崗位和熱門就業領域的出現??梢灶A見,線上教育培訓、直播、遠程醫療、快遞等利用新技術進行線上信息服務和物資流通的相關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與其相對應的相關職業,如線上講師、線上教育組織策劃師、線上技術支持人員、線上調查員、專業快遞員、機器人配送管理員、無人機操作師等職業崗位和領域,疫情結束之后將會進一步發展。對畢業生自身而言,應更加關注職業能力的提高,以應對新崗位的要求。首先,提高自身利用新技術的能力。新崗位大多以新技術為基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技能必不可少。其次,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和職業規劃能力。任何崗位都需要員工具備專業的操作技能和職業理念,只有做精做細才能做出特色;同時,還需要與時俱進、做好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
鄭功成:新冠疫情期間,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數字產業,為保持社會安定、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發揮了巨大作用??梢钥隙?,數字或信息消費將成為城鄉居民的重要消費方向,新的數字經濟將借此契機得到更大發展。從畢業生就業的視角出發,除已經形成規模的在線公務外,在線教育、在線閱讀、在線游覽、在線醫療服務、在線咨詢、在線娛樂、在線調查、在線投資、在線會議、手游以及一系列的個性化服務等或將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新業態,這些新業態有市場需求,也需要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參與。因此,從國家層面出發,需要認真考慮將這些新業態納入就業政策體系并完善包括社會保險在內的相關政策,增加相應的教育投入與專業建設,還需要建設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務通道以及更加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如加快5G發展步伐,助推數字經濟全面發展,使勞動者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何文炯:疫情之后,線上產業將會有更快的發展。線上產業將更受創業者青睞。不過,線下產業的需求具有剛性,線上產業發展須以線下產業發展為基礎,因此線下產業還是要得到重視。當然,畢業生需要注意到這一趨勢,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包括適應新的就業領域和新的就業方式。各級勞動就業部門需要有意識地支持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注重勞動者和各類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育和相關技能的培訓。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美瑩、陳鵬、張云、王斯敏、蔣新軍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4日 07版)
信息來源:https://news.gmw.cn/2020-03/24/content_33677983.htm
原作者:光明網
原標題:春招季,就業服務如何精準發力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