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光明智庫聚焦“兩山理念”,邀請基層工作者暢談這一理念如何深入人心、轉化落地,并請專家深入闡釋、分析建言。
人不負綠,綠定不負人
講述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支部書記 汪玉成
習近平總書記回到余村考察,我們感到非常喜悅和振奮。我是土生土長的余村人,這些年來感受到了村里的巨大變化。2005年以后,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村里重新編制了發展規劃,把村莊劃分成田園觀光區、生態旅游區、美麗宜居區和精品外環線,對村民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了重新布局,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資源開發底線和環境承載上限。2008年,余村在全縣率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并在當年被評為首批精品村。2012年,大力開展以“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為主要內容的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關停一大批“低小散”竹制品加工企業,完成山塘水庫修復、生態河道建設、節點景觀改造和沿線墳墓搬遷等,實現了“寸山青、滴水凈、無違建、零污染、靚美景”。
2019年,我回到余村擔任村支書,帶領大家繼續加油干。村里的改變,用兩件小事就可以說明。以前在農村,每逢紅白喜事,燃放煙花爆竹是常見的事。但燃放后,空氣霧蒙蒙的,都是硫黃的味道。為此,2017年,村民代表大會決定,以熱鼓冷鑼取代煙花爆竹,無論是過年還是紅白喜事,都是如此。剛開始有人不理解,但很快,村民們就感受到了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另一個改變是,余村做到了垃圾不落地。我們堅持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物業公司每天兩次上門統一收集。現在,村里看不到垃圾桶,只有方便游客的果殼箱。一開始,村民們也不習慣,但是堅持下來,習慣就成了自然。
如何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一道現實考題。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我們感到,還是應該堅持全域旅游,把品牌做大,讓更多人看到美好生活的奔頭、嘗到生態保護的甜頭。為此,2019年我們提出了“1+1+4”的發展規劃,以余村、集鎮為兩個“1”,帶動周邊4個村子抱團發展,實現共建共享。
現在,守著35畝油菜田,我們有了“三寶”。每年春天,油菜花開,吸引了很多游客,這是一寶;油菜收割時,游客可以參與體驗式勞動,這是二寶;榨好的菜籽油成為旅游商品,讓游客帶走,這是三寶。目前,余村休閑旅游農家樂有42家,床位500多張,2019年接待游客約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約3000萬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從以前賣石頭到現在賣風景、賣產品,我真切感受到:保護好生態環境,生態也會回饋我們。
人不負綠,綠定不負人。我們余村人有信心,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百姓生活品質更好。
美麗家園,綠色鋪底
講述人:云南省元陽縣黃茅嶺鄉黃興寨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第一書記,云南省社科聯外聯部主任 譚啟彬
位于哀牢山脈南段的云南省元陽縣黃興寨村,是哈尼族、彝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2015年,云南省社科聯掛鉤幫扶該村時,貧困發生率高達52.8%。那時,黃興寨“晴天黃塵飛、雨天一身泥、垃圾隨意丟、污水到處淌”,村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較差,全村幾乎沒有產業,人均收入較低,能識字、懂漢語的村民較少。
如何把黃興寨綠水青山的優勢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財富?駐村工作隊決心帶領當地村民,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闖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路。實際上,黃興寨建設美麗鄉村的條件得天獨厚,在養殖業方面,我們設立了盧子山馬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生態雞;在種植業方面,設立了板藍根種植加工合作社,開展板藍根的林下種植。現在,經濟效益初步顯現,村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在村民心中扎根。
為了讓環境更美,我們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重點開展了廚房革命、污水管道建設、垃圾桶定點放置、垃圾焚燒爐、垃圾池建設,并組建巾幗衛生隊幫助困難戶進行收家治家活動,推進牲畜屋外圈養。為了鞏固成效,工作隊還不定期入戶開展衛生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轉化為愛心超市的愛心積分,供村民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激發村民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現在,村民們已習慣主動打掃室內和房前屋后衛生,生產生活物品擺放有序,基本做到了垃圾入桶、污水入管,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和衛生習慣有了較大改變。正如村民馬減卜所說:“工作隊駐村這幾年,我們村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目前,駐村工作隊在尊重哈尼族、彝族風俗習慣的基礎上,運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引導,完善村規民約,以綠為底,讓新時代的黃興寨更加美麗。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美麗鄉村建設我們還得繼續加油干。
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作者:林震 王輝健(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15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僅在浙江開花結果,更在全國生根發芽。當前,全國復工復產的引擎加速重啟,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需要我們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加強生態治理,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
生態資源是最為寶貴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梁家河的七年歲月,讓青年習近平深刻認識到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資源的重要性。1985年,在他主持下,正定縣委制訂《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強調:保護環境,消除污染,治理開發利用資源,保持生態平衡,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人民生產、生活的迫切要求。在寧德,他看到了自然資源的多重價值,視森林為“水庫、錢庫、糧庫”,把自然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看作地方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在福建省省長和浙江省委書記任上,他積極推動生態省建設,把“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作為重要目標。15年前,在余村聽當地介紹安吉綠色轉型經驗,他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要妥善開發、合理利用,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現實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而“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兩者應該相輔相成,互利共贏。
開展生態修復,擴大生態空間。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安吉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曾以采礦為支柱產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造成植被破壞、污水橫流、魚蝦絕跡。縣委縣政府毅然轉型,決定停止開礦,全面推進礦山復綠工作,固體廢棄物處置率和綠色礦山建成率均達到100%。類似的實踐探索在全國紛紛涌現。例如,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五陂鎮依托海綿小鎮建設改善生態空間,帶動了周邊鄉村振興;海南省博鰲鎮沙美村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濕,形成以紅樹林為主的濕地生態。
實施環境整治,構筑宜居家園。2003年以來,浙江在全省農村中開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黨的十九大后,中央要求學習浙江經驗,在全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建設整潔有序的美麗鄉村,共育生態宜居的農民家園。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結合災后重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百日大會戰”專項行動,整治全縣農村“三爛”“五堆”等臟亂差現象,城鄉環境面貌得到顯著改觀。
完善治理體系,嚴守生態紅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農村是自然資源的富集地,守好農村的自然生態資源,要樹立生態紅線意識,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限。繼全國實行河湖長制之后,江西、安徽在全省探索推行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加強森林資源的責任落實和源頭治理。北京市平谷區2015年會同天津薊州區和河北廊坊北三縣,獲批成為國內首個跨行政區域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五年來,三地聯手保護山水林田湖資源,打造環繞京東的生態環境保護圈。
發展綠色經濟,讓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因地制宜,打造美麗經濟。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要讓“美麗”成為農村經濟的增長點、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農業現代化的發力點,形成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良性循環。安吉余村將礦山資源修復轉化為旅游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形成了集農家樂、民宿、蔬果采摘為一體的產業集合,走出了“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路子。廣東肇慶鼎湖區鳳凰鎮發展森林小鎮,開發獨具風格的精品民宿和客家美食,滿足了游客的體驗需求和養生需求。山東臨沂朱村通過種植豐產林、花卉苗木,發展柳編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從生態脫貧走向生態振興。2018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草原局等六部委出臺《生態扶貧工作方案》。兩年來,全國各地尤其是林草系統在生態扶貧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態扶貧各項任務已完成90%以上。貧困地區脫貧之后,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浙江安吉把最美縣域看作涵蓋美麗經濟、美麗環境、美麗文化、美麗民生、美麗黨建的“美麗事業”綜合體,余村則探索出了以“支部帶村、發展強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潤村、生態美村、平安護村、清廉正村”為主要特點的新時代鄉村治理“余村經驗”。當前美麗鄉村建設方興未艾,對很多地方來說,迫切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將農業農村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調動各方力量,讓綠色成為城鄉協調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以“兩山理念”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者:樓俊超(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浙江余村調研,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調研余村9天之后,習近平同志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頭版《之江新語》欄目中發表短評,進一步闡釋了這一理念的深刻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套科學完整的理論圖景躍然而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從理論價值看,這一理念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科學闡述了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是中國特色生態環境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實踐價值看,這一理念是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的根本遵循,對走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之路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著眼,部署建設農村“美麗家園”。這一要求,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實了鄉村振興的基礎。守護好農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資源、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生態振興的必要前提。當前,以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必須重點把握如下三點:
第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沒有樹立牢固的理念,就沒有堅定行動的決心。對于“兩山理念”的認識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第一階段,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呈現出矛盾狀態,只要經濟,不要生態;第二階段,雖意識到綠水青山的重要性,但為了小利益而不顧大環境;第三階段,真正認識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自覺行動。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擔當表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讓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的意識入腦入心、生根發芽。
第二,保持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鄉村與城市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保持綠水青山的資源優勢,就是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助力。由于鄉村振興目標多樣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容易產生沖突和矛盾,必須把保持綠水青山放在前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絕對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首先,要以可持續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原則,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銀行”;其次,對于已遭損壞的生態環境,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進行整體修復、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再次,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依靠制度和法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做好環境資源保護;最后,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
第三,用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從總體原則看,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循序漸進,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從具體方向看,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合理規劃鄉村空間結構。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實行不同開發策略,對主要集聚經濟和人口的地區實行重點開發,對主要提供農產品的農產品主產區實行限制開發和優化開發,對主要提供生態產品的生態功能區實行優化開發和禁止開發;二是合理開發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產品和資源產品。從生態產品看,要推動建設生態功能區,積極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業,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從資源產品看,要優先開發可再生資源產品,合理開發非可再生資源產品;三是依托綠水青山的先發優勢,發展好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要依托當地自然資源稟賦和歷史人文習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發展相關生態產業,為鄉村居民創造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四是統籌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對鄉村振興實行全面統籌安排,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購買、森林碳匯等市場化補償制度,讓綠水青山順暢地轉變為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才能將鄉村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7日 07版)
信息來源:http://news.gmw.cn/2020-04/07/content_33718074.htm
原標題:“兩山理念”:為美好生活照亮路徑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