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況】
日前,福建福州高新區移風易俗引領鄉村文明,整潔的村道,生動的文化墻,熱鬧的廣場舞……走進高新區南嶼鎮江口村,文明鄉風撲面而來。除了看得見的文明,江口村還流傳著一件件溫暖人心的先鋒故事。故事的“主人翁”都是當地村民,他們帶頭移風易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風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企業家宋伙星就是典型代表。江口村華僑眾多,過去有做“半旦”習俗,大家每年都會回村宴請鄉親,鋪張攀比之風較為盛行。宋伙星深知創業不易,也了解鋪張浪費陋習給許多村民帶來負擔。幾年前,他帶頭發出“移風易俗樹新風”倡議,率先不做“半旦”,把節省的資金捐給村里做公益。
宋伙星一邊大力倡導革除陋習,一邊致力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建起文化活動場所,大家一起下棋、看報,鄰里矛盾少了,大家笑容多了。”江口村老人會會長宋建新告訴記者,宋伙星特別重視村里的教育事業和文化活動,每年教師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他不僅出資,還常常抽空回村帶頭參與。
近年來,宋伙星累計捐資100余萬元支持村文化、教育事業。更令人高興的是,在他的帶動下,村里華僑、企業家也積極響應,紛紛反對鋪張浪費,把錢用于做好事,如大家齊心捐贈100萬元成立南嶼歷史文化研究會,每年為村里高齡老人發放慰問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高新區建設好載體、宣傳好故事,通過定期在“高新福州”“高新黨群”等微信公眾號上宣傳典型,掀起移風易俗的新熱潮。
如今,像江口村這樣的移風易俗好故事在全區不斷涌現,鄉風文明建設越來越深入人心。
【主流觀點】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19年11月21日 推進文明鄉風 促進鄉村振興。
《人民日報》2019年10月30日 中央農辦等11部門印發意見推進文明鄉風建設。
《央視財經》2019年12月1日 “鄉風文明”為什么那么被重視。
《人民網》2019年11月27志智雙扶增動力 鄉風文明倡新風。
【深度分析】
1.意義
(1)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鄉風文明反映的既是國家現代化過程中同鄉村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樣的五項標準之一,也是農民自身提高素質、增強幸福感的需要。同時,它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而形成良好的鄉風,能幫助農民樹立發展信心,改變落后思想觀念,主動摒棄陳規陋習,正確處理富腦袋與富口袋的關系;能幫助農民提高思想道德水準和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素質,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生發激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2.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層干部重視物質文明輕視鄉風文明,對鄉風文明建設的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2)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硬件建設輕視組織活動。(3)農村文化建設缺乏除舊布新,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仍然泛濫。(4)農村“臟、亂、差”的環境問題仍然存在。比如,建房隨意選址,村組無統一規劃。房前屋后隨處可見豬牛糞便和污水坑,環境污染嚴重,無人管理。(5)重視政府主導作用輕視農民主體作用。
3.建議
(1)完善機制,增強基層干部對鄉風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各行各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2)因地制宜,切實加強農村文體設施建設。各有關部門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和農民,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扎實實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
(3)移風易俗,消除陳規陋習。依靠群眾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遏制天價彩禮、薄養厚葬、不忠不孝、聚眾賭博、酗酒鬧事等陳規陋習在鄉村泛濫,引導農民樹立新風、崇德向善。
(4)加強農村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提升農民環衛意識。要積極支持農戶改廁、改圈,大力推廣沼氣的使用,加大對建設沼氣池和改廁、改圈的資金扶持。(5)精確政府對農民的文化服務,拓寬鄉風文明建設的有效渠道。縣鄉政府要負起鄉風文明建設的責任,領導、組織和協調好有效的公共文體服務。
4.活動開展
(1)開展評議活動,強化鄉風文明。積極開展以改陋習、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鄉風文明評議活動,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簽訂文明協議、推行《村民公約》等方式,大力宣傳文明新風。
(2)開展宣教活動,弘揚鄉風文明。一是利用“百姓課堂”、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載體,從基本的文明禮儀知識普及入手,二是結合“公民責任教育年”主題活動,開展公民責任大宣講、公民責任大討論、責任公民大搜尋活動。三是舉辦社會主義榮辱觀專題講座,邀請市、縣領導進行專題講座。
(3)開展展評活動,倡導鄉風文明。一是開展“和諧新農村”主題宣傳畫征集活動。二是開展弄堂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當地人文精神,在鄰里之間講究“和睦相處”,在家人之間講究“和和美美”,打造“和”字文化,彰顯家庭美德、社會公德。
(4)開展創建活動,助推鄉風文明。一是認真抓好“和諧村組”、“星級文明戶”等評創工作。二是加大文明單位與行政村結對共建的力度。通過“雙結對、創文明”活動的不斷深化,帶動更多的行政村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三是開展“鄉風文明示范村”創建工作。
【參考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化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滿足其物質需求;而且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滿足其精神需求。請圍繞“鄉風文明”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建文明鄉風 促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是實施鄉村振興的“軟實力”。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鄉村風貌發生巨大變化、鄉土文化特色遭到破壞,有的鄉村建設“千村一面”,鄉村文化習俗文化特色逐漸喪失;不良風氣盛行,社會空心化,鄉村文化面監著嚴峻的挑戰。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籌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農風、淳樸民風、讓廣大農村煥發出文明新氣象。
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是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農民的精神風貌,影響著鄉風民風,也影響著農民生活幸福。應當充分認識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性,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培育、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營造農村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推進文明鄉風建設,應當符合農村實際,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化傳統,充分尊重當地習俗,充分考慮群眾習慣和接受程度,既不能簡單命令,也不能搞“一刀切”。堅持文明節儉、切實減輕群眾負擔、不與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相抵觸的原則,對有悖于文明鄉風建設的各種陳規陋習,作出導向性規范和柔性約束,重點糾治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炫富攀比、鋪張浪費、隨禮泛濫等歪風,切實把廣大群眾從過重的人情消費和人情負擔中解放出來,破解因婚致貧、因喪致貧、支出型貧困問題。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對文明鄉風建設,起著積極的導向和帶動作用。黨員干部在移風易俗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村民群眾就會受其影響,學有榜樣、行有示范。據報道,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桃舟鄉下格村黨支部書記吳發寶的母親去世,身為黨員干部的吳發寶帶頭簡辦喪事,不請樂隊哭喪。“村書記帶頭文明節儉辦事,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得到了廣大鄉親的支持和好評,也為黨員干部帶頭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樹立了榜樣。”
農民群眾是文明鄉風建設的主體,要注重培養、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有效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讓群眾成為文明鄉風的樹立者、維護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治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我監督。讓群眾真心理解、真實受益,文明鄉風建設才能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