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柞水縣金米村考察時,幾位村民正在做網上直播賣貨的準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提出觀點
讓直播成為新農活,能推進全面小康社會的建立,有助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進一步的開展。
綜合分析
由于疫情,各地的農產品的銷售成為了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一些好的農產品無法讓消費者知曉,而一些消費者也無法購買到高質量的農產品。然而,隨著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直播帶貨一詞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一些縣長、網絡名人乃至村民個人“直播帶貨”,運用新技術解決傳統的問題,取得可喜的成果。“直播帶貨”對于我們農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而且保證了疫情期間的菜籃子。
鄭秋實是80年代出生的,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開始到長順縣掛職,她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農產品的供銷、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支撐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她在網上直播為長順綠殼蛋帶貨,并且拍攝小視頻為為長順度假旅游品牌代言。同樣的48歲的浙江衢州市市長湯飛帆,手上拿著半個剝開的椪柑,在直播間里為衢州農產品“帶貨”為地方特色農產品吆喝站臺,探索出農業發展的新路子。
參考對策
互聯網和傳統農業的跨界融合。其本質是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農業發展的之中,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每一點探索積水成淵,勢必深刻影響重塑傳統產業行業格局。“互聯網+”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發展,對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讓互聯網和傳統農業相結合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著手。
互聯網連接現代農業要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與農資商貿流通體系梗阻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最大痛點。一家一戶的傳統小農經濟無法有效對接城市商貿流通體系,過多的流通環節、過高的交易成本導致農民喊虧、市民喊貴的雙輸局面。“互聯網+”與涉農商貿流通體系的結合,有利于打破供求信息不對稱、解決農產品流通梗塞、及時滿足個性化需求,通過互聯網平臺幫助分散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普通農戶等直接對接市場。
互聯網連接現代農業要利用大數據形成品牌。農業品牌建設長期滯后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明顯短板。“互聯網+”為各地的名優特農產品加速品牌化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社交媒體、移動終端、電商平臺極大地發揮了口碑營銷與網絡傳播效應,低成本孵化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農業品牌。一批原本深藏閨閣人未知的地方名特優農產品通過網上地方館、在線產業帶走向千家萬戶。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申論貫徹執行題備考指導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