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20年網信辦公布信息顯示:自7月起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以來,全國網信系統累計暫停更新網站64家,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6907家。
據介紹,針對這些問題網站平臺,國家網信辦視違規情節和性質,依法分別采取約談、責令限期整改、停止相關功能、全面下架,停止互聯網接入服務等處罰措施,堅決打擊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
【角度解讀】
[表明觀點]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要引導青少年把第一粒扣子扣好。網信辦關注互聯網文化的最新動向和發展,并依法嚴厲打擊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是負責之舉,也是當務之急。
[原因]
當代青少年從小在網絡的環境下長大,他們的思想建立和成長與互聯網文化息息相關。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在校學生普遍都會上網課,利用網絡平臺跟同學老師交流。接觸到的網絡信息會在未成年人心理上不斷的沉淀、重塑。再加上青少年自身社會經驗不足和本身不具有辨別低俗有害信息的能力,長期以往,也會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因此青少年接觸到的網絡環境是否清朗,直接關系到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當前不少相關網站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問題。比如根據這次行動顯示,有些學習網站卻存在大量與學習無關的不良信息和低俗信息,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網課秩序。一些視頻網站給青少年推送游戲、購物等跟學習無關的內容。在一些青少年常用社交網站,還存在一些色情信息誘導未成年人開房等反面的內容,甚至還有一些誘導青少年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不良信息。這些都影響了青少年的正常學習活動,不利于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的建立。
[對策]
一是相關部門主動履責,建立健全定期監督審核機制。當前有害信息形式多樣,要綜合采用多技術手段,堅決打擊,防患于未然。同時還要建立定期審核機制,將有害信息消滅于萌芽階段。
二是互聯網平臺增強使命感,加大審核力度。互聯網作為當前人們日常交流的平臺,在青少年群里影響力比較大,有責任與義務加強信息審核處置力度,堅決杜絕危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行為,自覺配合監督執法機關檢查,并作出相應整改。
三是社會上來說,媒體和廣大網民也要積極作為,對危害青少年成長的網絡行為抵制并舉報,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四是加強正面引導,正視青少年網絡需求。要增加優秀文化供給,生產出一批符合青少年生長、符合未成年身心特點的網絡產品,讓他們自己遠離文化糟粕,從根本上避免泥沙俱下的網絡內容對青少年的不了影響。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