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危害”
在公務員的考試中,有這樣一類題型,名字聽起來就不像是一件好事,事實上它本身也不是特別好。當一件不好的事情引發不好的結果時,它就產生了,這類題型我們叫它——危害。既然危害是一個不好的結果,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從材料中找到它呢?
加深認知
1.因為危害是不好的事情,因此在材料中要去關注一些消極負面的表述,比如:損害了、割裂了、破壞了、阻礙了……
2.危害又是一件事情的結果,因此可以關注一些結果性的表述,比如:引發、導致、造成、致使……
示例:根據給定資料,概括當前網絡倫理失范的危害。
材料講解:
段1:關于網絡倫理,有學者指出這是20世紀中葉以來新興的應用倫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指人們在網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范。
〖本段闡釋了“網絡倫理”的含義,即網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范。不是“危害”,可略讀。〗
段2: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們遭遇的網絡虛假信息越來越多,花樣也變得層出不窮,時常難辨真偽。如轟動一時的朱自清《背影》因“違反交規”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瀕臨滅絕、哈爾濱賺錢不給老婆花算家暴、東莞警方將拘留非法同居者等等。這樣的虛假新聞不僅混淆是非,給當事人造成了困擾,而且引發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
〖“造成了”“引發了”等標志性詞匯提示“危害”。從其引導的關鍵信息“這樣的虛假新聞不僅混淆是非,給當事人造成了困擾,而且引發了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中,可以直接摘抄出網絡倫理失范帶來的危害:混淆是非,給當事人造成困擾,沖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span>
段3: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總數中,有70%的少年犯因網絡色情、暴力內容影響而誘發盜竊、搶劫、強奸等幾類嚴重犯罪,對傳統倫理觀念和倫理規范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在此類事件中,青少年可以通過低價、便捷的方式連接互聯網,同時利用網絡的匿名性,使得網絡侵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關系復雜化,繼而將網絡影響現實化。
〖“誘發……嚴重犯罪,對……帶來了嚴重的沖擊”等負面表述提示不好的結果,即“危害”,可摘抄出網絡倫理失范帶來的危害:誘發青少年嚴重犯罪,沖擊傳統倫理觀念和倫理規范?!?/span>
整理要點,得出答案:
1.混淆是非,給當事人造成困擾,沖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誘發青少年嚴重犯罪,沖擊傳統倫理觀念和倫理規范。
本章總結
我們發現“危害”題,基于對材料的理解,多關注引導結果和消極負面的表述,就可以定位到危害出現的句子,找到核心信息進行摘抄或者概括。?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民生與民聲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實現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