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茶風就是作風。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空前的社會變革帶來了巨大活力,但是,也帶來各種矛盾和挑戰。“走讀干部”身居其位,不謀其政,背離了服務初衷;“庸碌干部”身居其職,力不能支,降低了服務質量;“貪腐干部”身居要職,德不配位,辜負了民眾的信任。茶風是深入群眾、切實服務、清廉自守的好作風,直接展現共產黨人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茶”作風顯得尤為重要。
為官有為,只喝群眾茶。習近平說:“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意指加強對權力的制約的和監督,使得權力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保障權力正常行使。當下社會,伊利事件突顯的“尋租空間”問題,折射了監管制度存在漏洞;無獨有偶,扶貧過程中“小官巨貪”現象透視了干部思想作風的扭曲。對于領導干部,只有將一粥一飯和一針一線視為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居其位,守其心,謀其事,只喝茶不吃飯,才能保持清廉為民的良好作風。
為官有為,會喝群眾茶。“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夸獎。”毋庸置疑,深入基層,傾聽民眾心聲是了解百姓訴求的基礎,了解百姓訴求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保障。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龍經常深入田間探訪民間疾苦,經過努力,他使飽經戰亂、民生凋敝的貧困地區擺脫混亂,百姓安居樂業。干部工作質量的優劣,民眾生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能否問計于民、聽需于民。因此,要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就要會喝群眾茶,深入了解民眾的需求。
為官有為,能喝群眾茶。領導干部會喝“群眾茶”只是基礎,能喝“群眾茶”才是關鍵,“能”即領導干部要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如果干部具備扎實的工作能力,就能以問題為導向,提高辦事效率,為民眾排憂解難;反之,假如干部能力有所欠缺,那必然遮掩問題,脫離實際,忽視民之所思、民之所想、民之所求。由此可見,察民疾苦是工作基礎,幫助群眾切實解決問題,是兌現服務承諾的關鍵,服務能力的加強不僅需要問需于民,更需要夯實干部自身工作能力,喝好“群眾茶”。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向背關系到干群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民眾的需求日益多元,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茶風就是作風。為官需要干部會喝群眾茶;為官要求干部能喝群眾茶;為官需要干部只喝群眾茶。培養好茶風,組建優良隊伍,建設服務型政府,有利于緩解干群矛盾,實現社會和諧。?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實現社區服務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大作文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