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810828910 | 備考課程:一年/兩年協議無限學
———————————————————————————————————
背景鏈接
2020年以來,我國多次就減排減碳提出目標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就包括“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部署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招,也是我國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綜合分析]
近年來,我國工業在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的同時,碳排放強度也在持續下降。2020年12月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過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如此顯著的成績既得益于不斷完善的頂層設計,也依托于針對不同重點領域形成的多維度、全覆蓋的工業低碳發展體系。研究表明,產品全生命周期80%的資源環境影響取決于設計階段。選擇量大面廣、與消費者緊密相關、條件成熟的產品進行綠色設計開發,對于整個工業體系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針對存量進行的節能改造也在持續推動著工業低碳技術創新。
面對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工業結構偏重、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高端綠色產品供給不充分、區域工業綠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從長遠看,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工業領域對碳排放總量仍有一定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工業領域深挖潛能、久久為功,著力提升工業能效,實現深度減碳,才能確保完成碳達峰目標任務。
[參考對策]
從供給側看,工業企業應積極轉變觀念,以綠色供給創造市場需求。要將節能減碳的挑戰化作轉型升級的機遇,以碳減排為抓手,讓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全過程,努力提升生產效能,拓展市場空間。
從需求側看,相關部門也應積極引導綠色低碳消費,以更多綠色需求牽引產業供給。根據發達國家碳排放的規律,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汽車、建筑用能消費將成為碳排放的“新高地”,這就啟示我們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等領域的消費引導,助推制造體系持續“綠化”。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申論熱點技巧運用:弘揚紅船精神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