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愛民之心,創造百姓美好生活。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自古以來,我國的政治學家、社會學家都對民生問題極為重視,將民生問題定位為國之根本。這里的國民百姓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數據,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民眾的需求不斷提高。為政者對民生需求的滿足,極大的考驗了其管理治理社會的水平。父母之愛子在于為子女計深遠,為政者之愛民在于為民眾計算利益。這種民眾利益考量的背后最為關鍵的便是能換位思考,以愛民之心為己心,在各項執政措施中以民為本。只有心懷愛民之心,民眾才能擁有更為美好的生活。
為天地立敬業之心,創造溫暖價值人生。所謂敬業便是干一行愛一行,在自己的職責本分上創造人生價值,不僅溫暖自己,更是溫暖他人,溫暖社會。但這并不容易,正如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到死絲方盡。唯有在崗位上奉獻自己,方能溫暖照亮他人。知難行易,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誘惑,一個金額合適的紅包,一個安逸享樂的機會,都讓我們遲疑不前。連同自己的身份職責都忘卻,更何談敬業奉獻。行業沒有高低貴賤,卻又有敬業的高貴和瀆職的低賤。最偉大的成就者不是在身居廟堂之高的“楚國神龜”而是在草野,在民間那些最默默,最無聞的人。若能秉持敬業之心,在平凡崗位上便能創造出不凡的人生價值。
為天地立奮斗之心,承擔時代光榮責任。新時代是新的歷史定位,在這個階段,我們期待著改變、期待著進步,這既是時代的訴求,也是時代青年應當擔負的責任。但這種責任心、奮斗進取之心并非是時代的標配,更多的可能需要我們自己去找尋。事實上,社會上流傳的一些負面言論,消極思想便是這個時代進步最大的阻礙。這一方面是由于開拓時代需要付出的巨大艱辛,讓不少觀望者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是由于時代青年沒有將老一輩革命者,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進行傳承。正如習總書記所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秉持著創業奮斗、為民服務的初心,方能肩負起國家復興的使命。
心靈的力量從不虛浮,這是能夠溫暖自己、他人的力量,更是改變世界的力量。愛民之心、敬業之心、奮斗之心的匯聚,不僅是創造了個人有有限的幸福生活,更是構建無限的社會溫暖,更是為整個國家、民族的強大復興,注入了永恒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