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三段論, 由兩個含有共同項的性質判斷作為前提而得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作為結論的演繹推理。比如:所有干部都是黨員,所有黨員都充滿責任心,所以所有干部充滿責任心。
三段論有很多呈現形式,在考試中常考的幾種:
三段論的四種標準表現形式
(1)所有A是B,所有B是C,則所有A是C。
(2)所有A是B,所有B不是C,則所有A不是C。
(3)有些A是B,所有B是C,則有些A是C。
(4)有些A是B,所有B不是C,則有些A不是C。
觀察這四種標準形式我們可以總結以下規律:
(1)前提之中一定有“所有”(至少有一個)
(2)任何兩個命題中,所出現的公共概念,在第三個命題當中不出現
(3)前提與結論中的“否定”總是成對出現
(4)前提與結論中的“有些”總是成對出現
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可以實現對一些題目的秒殺。
例1:在本屆運動會上,所有參加自由泳比賽的運動員都參加了蛙泳比賽。再加入以下哪項陳述,可以推出“有些參加蝶泳比賽的運動員沒有參加自由泳比賽”?
A.所有參加蝶泳比賽的運動員也參加了蛙泳比賽
B.有些參加蛙泳比賽的運動員參加了蝶泳比賽
C.有些沒有參加蛙泳比賽的運動員參加了蝶泳比賽
D.有些沒有參加蝶泳比賽的運動員也沒有參加蛙泳比賽
【參考解析】C。根據推理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結論種有有些,應該成對出現,所以排除A。結論中有一個“沒有”也應該成對出現,所以觀察B、C、D三個選項,發現只能選擇C,此時的“沒有”成對出現。因此答案選擇C。
例2:某廠區有多個宿舍區和車間,住在 A 宿舍區的員工都不是紡織工,因此在 A 車間工作的員工有部分是不住在A 宿舍區的。
為了使該推理成立,必須補充下列( )項作為前提條件。
A.有的紡織工不在 A 車間工作
B.在A 車間工作的員工有的不是紡織工
C.住在 A 宿舍區的員工有的是在A 車間工作
D.有的紡織工在A 車間工作
【參考解析】D。根據推理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結論種有“不是”,應該成對出現,前提中也有“不是”,因此我們補充的前提不能有否定詞,排除A、B選項。前提和結論中都出現了共同的概念“A宿舍區”,所以補充的前提里不能再有這個概念,排除選項C,因此答案選擇D。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