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之一:語感習慣搞迷魂
例題1: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漢堡峰會上對全球經濟治理的建議極具針對性。加強宏觀政策________,有助于促進各方________,避免溝通不暢或是以鄰為壑,進而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協調 互動 B.調控 互通 C.溝通 聯動 D.交流 聯通
這道題很多同學一看到題目中有一個“宏觀”,選項有一個“調控”,立刻想到了常用的“宏觀調控”這個詞,于是想當然選B項,結果錯誤。這就是典型的靠語感出現錯誤的題目。本題中,應該通過對文段上下文的分析得出最終答案來。
解析:答案C。
第一空,由“避免溝通不暢或是以鄰為壑”可知,“溝通”恰是要加強的內容,故加強宏觀政策注重的應是溝通交流,排除與此無關的A、B。第二空,“聯通”指互相聯系相通,多用于形容網絡、信息等。“聯動”指若干個相關聯的事物,一個運動或變化時,其他的也跟著運動或變化。與“聯通”相比,“聯動”填入更能恰當地形容各方在經濟上的協同發展。故本題選C。
“坑”之二:粗心馬虎掉陷阱
例題2:
近來網上出現了一則有關“公務員綠色出行”的報道,即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使得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不再派汽車,從而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B市環保局負責人看了這則報道,認為引進公務自行車能縮減財政開支,于是決定也采取這種做法。
以下選項除了哪項外,均是構成上述決定的前提條件:
A.B市環保局原來的公務活動主要是采用汽車出行的方式
B.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由自行車取代汽車不會影響辦公效率
C.B市環保局的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與A市教育局相近
D.自行車出行的方式結合B城市的地理環境以及道路交通狀況是可行又可取的
這道題目中,很多同學能看到是在讓我們選擇“前提條件”,但是會粗心馬虎的看不到題干問法中說的“除了哪項外”,結果導致自己在簡單題目上出錯誤。
解析:答案C。題干論證主線:即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B市環保負責人決定用公務自行車取代公務汽車。采用“反向驗證法”若A項不成立,即B市環保局原來的公務活動不是主要是采用汽車出行的方式,則決定不可行;若B項不成立,即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由自行車取代汽車會影響辦公效率,則決定不可行;若C項不成立,即B市環保局的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與A市教育局不相近,B市依然可以用公務自行車取代公務汽車。若D項不成立,自行車出行的方式結合B城市的地理環境以及道路交通狀況是不可行的,則決定不可行。要采用公務自行車取代汽車的做法,首先必須保證B市環保局原來采用的是汽車出行的方式,否則采用這種做法便無法降低汽車使用率,也就無法縮減開支;另外還要保證采用自行車后不會降低效率,否則有可能因為降低效率而產生額外的費用,便達不到縮減開支的目的;同時B市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狀況必須對自行車是可行的,否則也不能做出引進自行車的決定。即A、B、D三項都是做出該決定的前提。而C項,即使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不與A市相近,這個決定也是可行的,因此不是必須假設的。答案選C。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