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中判斷推理是必考的模塊,其中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加強型題目是常考的題型。今天主要對該題型的四大論證結構之一——知因求果型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知果求因型,是指給出一個事實B,然后推測A是導致時間B的原因。針對這種論證結構的削弱方式有兩種:1.另有他因,C是B的原因;2.否定此因,A不是B的原因。加強的方式有兩種:1.肯定此因,肯定A能導致B;2.排除他因,非A不能導致B。下面我們用一道題的題干來具體的運用一下。
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音kuí,一種變體的龍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我們先分析一下材料,發現一個事實是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陶片,然后推測雨水沖刷等是導致先秦時期的陶片在唐代的墓穴中的原因,給出一個事實B,然后推測A是導致時間B的原因,這是一個知果求因型的論證結構,針對這一論證結構削弱方式:1.另有他因,盜墓者將先秦時期的夔紋陶片帶入古墓中;2.否定此因,由于古墓封閉性好,雨水不能進入。加強的方式:1.肯定此因,雨水能夠將一些事物沖刷到其不應該出現的位置上;2.排除他因,唐代人沒有收集古董的愛好。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選項,具體看一下該例題,進行一下選擇。
例:在一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現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音kuí,一種變體的龍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現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并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解析:削弱型題目。專家的觀點認為雨水沖刷是唐代墓穴發現先秦桃片的原因。A項論述的西漢時期的文物和我們論述的主體前秦時期夔紋陶片不一致,無關項排除;C項的意思是說,考古人發現的夔紋陶片可能不是先秦時期,可能是唐代的,質疑專家的發現,具有一定的削弱力度,但這夔紋陶片是已經被專家證實的是先秦時期的,通過專家的這一發現推測結論,專家的發現相當于論據,C項相當于在削論據,大家記住在做削弱型題目的時候輕易不削論據,承認論據的真實性,排除;D項不是雨水沖刷,而是唐代隨墓前喜愛的物品主人一同下葬,這個陪葬的物品可能是夔紋陶片,給找到了其他原因,屬于可能“另有他因”的削弱選項;B項反駁了雨水沖刷的可能性,直接削弱了專家推測的原因,否定此因的削弱型。BD兩項都具有削弱力度,大家記住否定此因的削弱力度大于另有他因,所以,答案為B。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