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一些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存在著思想誤區,對薪酬、職位、地域等工作條件的要求過高,導致職業定位存在偏差。有的大學畢業生對一、二線城市的期望過高,而忽略中小城市,存在“扎堆”現象。同時,許多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較為薄弱,更加劇了就業問題。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大學生自身職業定位的偏差加劇了就業問題
B.一些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存在著思想誤區
C.許多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較為薄弱
D.一些大學生職業定位存在偏差
【答案】A。新公解析:“一些”“有的”“同時”,從句式上和關鍵詞上,不斷給同學們提示,這是一個并列文段,命題人實在是善良,害怕大家讀不出圍繞的中心話題,在最后一句用一個“更”字直接點明中心話題“就業問題”,鎖定答案是A。這樣做題的感覺是不是夠酷?!既減少了閱讀量,還能夠保證正確率,直接碾壓對手。
【例2】心理學家讓94名大學生進行一次模擬法庭實驗,對一起案件進行審理。不過在開庭前,一半學生受到了正面情緒的熏陶,心情愉悅;另一半則心態適中。結果兩組學生審理案件的結論大為不同,后者做出的判斷更符合事實。過于快樂的情緒往往容易讓人陷入固定模式,更急于做出判斷,其中夾雜著復雜的其他因素,從而在判斷時出現偏差。而人在情緒低落時,更注重細節,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人們往往以更系統化的方式進行思考。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個人情緒會影響執法的公正性
B.情緒會對系統化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C.過多正面情緒會使人的判斷出現偏差
D.大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還未達到成熟階段
【答案】C。新公解析:本文段的脈絡是描述實驗——實驗結論——解釋結論,關于描述實驗的行文脈絡需要大家了解的是,一般實驗的結論是作者重點想傳遞的。所以直接鎖定答案選C。
通過兩個例子的分析,新公教育專家想告訴同學們務必重視對行文脈絡的分析,因為它可以讓你充滿自信,所向披靡。也許剛開始分析的時候,你會不耐煩,會覺得麻煩,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堅持過后便會有質的飛躍。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