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是在兩宋時期產生的儒家哲學體系,是一種借鑒了道教、佛教、玄學思想的新儒學體系,在整個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因此,在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中都是考查重點。通過對比歷年教師招聘的考試的題目,不難發現,對于宋明理學的考查,多以材料型選擇題與分析題的形式出現,同時考查范圍廣、角度多,具體有:
★從儒學的發展歷程角度考查,結合先秦時期的儒學—漢代的新儒學—宋明理學—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綜合對比考查。
★從哲學的角度考查,理學與心學在本體論、認識論上的區別。
★從人性的角度考查,結合中外思想家在人性觀問題不同的思想進行考查。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考查,結合當前社會現狀,考查宋明理學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借鑒意義。
二、知識詳解
(一)程朱理學
1.背景
(1)魏晉南北朝: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儒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
(2)唐朝
①由于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認識更加廣闊,董仲舒的天命觀已經無法控制人們的思想了。
②統治者實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
(3)宋代重文輕武的政策以及寬松的文化環境。
2.含義
新興的儒學涵蓋了佛、道關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同時將這些思想與傳統儒家對現實社會的關注連接起來,確立了一套精密的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哲學體系,因而被稱為理學。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影響
(1)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南宋以后成為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3)朱熹的思想傳及歐洲、朝鮮、日本;在日本、朝鮮形成朱子學派。
(二)陸王心學
1.含義
以陸九淵與王陽明為代表的理學。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三)評價
1.宋明理學崇尚道德,充分認識到道德對于處理人際關系與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2.宋明理學對于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形成有深刻影響。
3.過分強調三綱五常,重男輕女、等級觀念較強,扼殺人性。
4.片面強調重義輕利,產生消極影響。
三、對點訓練
1.“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
1.【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陶淵明、陸修靜、慧遠分別代表儒家、道教、佛教,在唐朝詩歌中出現,說明了當時三教合一的歷史現象,所以A選項符合題意;B選項中佛教傳入中國是在兩漢時期,時間不符,排除;C選項詩歌創作繁盛與題意無關,排除;D選項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無從判斷,題目無法體現排除。故A項正確。
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長于先生。”這是中國對聯藝術中非常典型的雙關聯。其上聯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義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釋是( )。
A.朱熹對儒家學說的貢獻比孔子大 B.朱熹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說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D.與孔子相比朱熹的學說更科學
2.【答案】B。解析:AD選項說法太過片面,朱熹與孔子對儒家的貢獻無法用大小衡量,孔子創立儒學,朱熹發展了儒學,朱熹只是將孔子的思想更加系統化與理論化,并不能說明二者誰更科學,所以AD選項排除,B選項說法正確;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是董仲舒,所以C選項表述錯誤;故B選項正確。
3.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化的是( )。
A.宗法血緣制度逐漸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 D.陸王心學日益興起
3.【答案】C。解析:材料強調的是儒學由漢唐之際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稱為“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法的關鍵應是在宋代發生的相關因素所導致。宗法血緣制度在戰國時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項;仁政理念早在西漢已深入人心,排除B項;陸王心學興起于宋明時期,排除D項;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書》并加以解注,使之成為儒學經典,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故C選項正確。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