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地主階級進行的自救運動,也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地位非常重要,在教師資格考試中是常考的知識點,其考察的角度比較固定,從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洋務派的主張、洋務運動的內容、性質及影響等角度進行考察,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要全面掌握該知識點。
(一)背景
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朝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國家堅船利炮的威脅。
目的: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
(二)代表和主張
1.代表
中央以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
2.主張
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中體西用”。
3.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
隨著洋務運動興起,清統治階級內部明顯地分裂為對立的兩派,把主張學習西方采用機器生產的稱為洋務派,把反對派稱為頑固派。頑固派的代表人物是倭仁、徐桐、李鴻藻等。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盡善盡美,不需要任何變革。對于洋務派提倡的學習西方語言文字,引進近代的科學技術、采用機器生產、訓練新式軍隊等措施,都認為是違背祖制,洋務派和頑固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兩派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學習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
兩派爭論的實質,是統治集團內部開明與守舊不同政見之爭。在爭論中,洋務運動依然得以向前推進,但由于頑固派的阻撓,增添了很多障礙。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